“孔里突然拉不动,回拖压力爆表,是不是卡钻了?”——这是非开挖圈子里最怕听到的惊呼。PE拖拉管在顶管或回拖过程中一旦遭遇卡钻、埋钻,处理不及时,整段孔道可能报废,工期、成本双双失控。下面这套“现场百试百灵”的救援方案,不借助品牌神器,也能让管道“起死回生”。
一、先判“病情”,再动“手术”
1. 拉力表报警:回拖力瞬间升高20%以上,且持续不回落,基本可判定卡钻。
2. 回弹测试:停止回拖,放松拉力,pe管回弹量小于5 cm,说明被“咬死”。
3. 泥浆出口:观察排浆口流量骤减甚至断流,可确认孔道局部坍塌或埋钻。
把这三项数据写在白板,让全员看得见,后面每一步都围绕“减压、护壁、解卡”展开。
二、三步降压,防止“越卡越死”
1. 停钻不停泵:保持原浆循环,把含砂量降到3%以下,降低孔内“砂钳”效应。
2. 逐级降粘:在原有泥浆体系里每10 min加入5%清水,把粘度从60 s降到35 s,让泥皮“滑”起来。
3. 反向轻推:用钻机低速反转,给PE管一个0.5 m的“点头”行程,破坏初始粘结点,听到拉力表突然掉10 kN,就是“松扣”信号。
三、护壁堵漏,给孔道“打石膏”
卡钻多伴局部塌孔,先护壁再谈解卡。
1. 快硬浆配方:1 m³清水+80 kg膨润土+15 kg水泥+2 kg工业盐,10 min初凝,30 min强度达0.3 MPa,用注浆泵沿回扩器中心管注入,压力0.2 MPa即可。
2. 分段憋浆:塌孔段前后各1 m设“浆袋”——用编织袋装干膨润土绑在钻杆上,随钻杆拖到指定位置,遇水膨胀,形成临时“塞子”,让快硬浆精准留在病灶。
3. 候凝30 min,再次试拉,拉力下降30%以上,说明孔壁已“长壳”,可以继续下一步。
四、回扩器“换刀”,给钻头“减腰围”
卡钻常因回扩器外径与塌孔后实际孔径“零间隙”。
1. 退杆测量:把钻杆退出后,用卷尺量塌孔段最小孔径,比回扩器小2 cm以上,必须“瘦身”。
2. 现场车削:用便携式砂轮机把回扩器外径统一削掉5 mm,刀口倒钝,减少“二次切削”阻力。
3. 加导向短节:在回扩器前加0.5 m“橄榄形”导向短节,先挤后扩,像楔子一样把塌孔段“撑”开,而不是“犁”过去。
五、双机对拉,给管道“拔火罐”
当单台钻机拉力已到极限仍无法解卡,启用“双机对拉”。
1. 后机锚固:在入土点再摆一台钻机,用2 m×0.5 m钢板垫板+地锚绳,提供反向15 kN锚固力。
2. 同步指令:两台钻机用对讲机统一口令,前机回拖速度0.2 m/min,后机反转送杆,保持拉力差在10 kN以内,避免“拔河”断管。
3. 一次成功:实测在Φ315 mm PE管、长度120 m、埋深6 m的工况下,双机对拉15 min,拉力从峰值260 kN降至90 kN,管道顺利解困,无椭圆变形。
六、善后:给孔道“体检”再回拖
1. 测径板:用8 mm钢板做Φ90%孔径测径板,全程通过无卡顿,方可重新回拖。
2. 泥浆置换:用新浆把含水泥浆全部顶出,比重降到1.05 g/cm³以下,减少后期沉降。
3. 录像留档:把救援全过程拍成3 min短视频,下次交底直接播放,比任何说教都管用。
七、成本账:救一条孔,省一条命
按华东市场价,报废一条120 m×Φ315 mm孔道,重新开孔费用≈4万元;用上述方案救援,材料+人工≈6千元,节省85%,工期从7天缩到1天,甲方现场直接鼓掌。
写在最后
PE拖拉管卡钻、埋钻不是“天灾”,而是“信号”。把每一次救援记录当成下一公里的导航,孔内事故就会越来越少。记住:先护壁、再减压、后对拉,顺序不能反;现场冷静10 min,胜过盲目蛮干10小时。愿你的下一根管子,一路顺滑到底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