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群周边 MPP 管施工:基坑支护与邻近构筑物保护要点

2025-09-25

城市更新越来越快,电缆下地已成共识。MPP管凭借高环刚度、耐腐蚀、绝缘优等优势,成为建筑群周边电力排管首选。然而,红线内外高楼林立、地铁隧道、燃气管线交错,留给基坑的空间往往不足两米,一旦支护失稳或沉降超限,轻则墙体开裂,重则管线爆裂、居民投诉。本文结合十年现场经验,把“基坑支护”与“邻近构筑物保护”拆成可复制的五步动作,让MPP管施工真正做到“零事故、零扰民”。

一、前期摸排:把隐患翻译成数据

进场前48小时,用三维激光扫描+手持雷达把红线外5米范围内所有构筑物、管线、树木一次性数字化,生成点云模型。对老旧砖混楼,重点记录门窗对角裂缝宽度;对地铁隧道,同步采集道床沉降值。所有数据打包成“风险地图”,作为后续支护设计的硬边界。

二、支护设计:小基坑也要“量体裁衣”

建筑群周边场地狭窄,传统放坡无路可走,采用“悬臂+内支撑”组合最经济。悬臂桩选用Ⅳ型拉森钢板桩,长度=开挖深度×1.8,顶部设置300×300mm冠梁;当开挖>3.5米时,加一道DN609×16钢支撑,水平间距≤4米。若邻近建筑为上世纪80年代预制板楼,则于钢板桩与建筑之间增设一排φ800@1000钻孔灌注桩,桩顶用1.2米×1米冠梁锁口,形成“隔离墙”,把基坑变形控制在10毫米以内。

三、MPP管铺设:高程比速度更重要

1. 垫层:用级配碎石+5%水泥,厚度150毫米,平板振捣两遍,压实度≥93%,确保管底无空鼓。

2. 排管:MPP管公称外径200毫米,环刚度SN24,承插口涂抹专用润滑膏,胶圈采用三元乙丙,插入深度标记线一次到位,避免二次锤击。

3. 回填料:管顶300毫米以内用中粗砂人工回填,每200毫米一次,木夯轻拍;300毫米以上用原土分层碾压,压实度≥90%,既防沉降又省造价。

四、邻近构筑物保护:把“被动应急”变“主动预控”

1. 隔离桩:在建筑物基础与基坑之间施作φ600@800高压旋喷桩,桩长进入砂层≥1.5米,形成止水帷幕,阻断地下水绕流。

2. 注浆抬升:若监测到日沉降>2毫米,立即启动袖阀管注浆,浆液为水泥-水玻璃双液浆,注浆压力0.3~0.5兆帕,注浆量每孔控制在0.8立方米以内,实现“微抬微调”。

3. 实时监测:基坑顶部每隔15米布设一个棱镜,建筑物四角布设沉降观测点,采用全自动全站仪每2小时上传数据至云端,超阈值短信推送项目经理、监理、业主三方,10分钟内现场叫停。

五、验收与移交:让数据替质量背书

沟槽回填完成后,使用便携式落锤弯沉仪(FWD)对管顶进行动载测试,弯沉值≤0.3毫米视为合格;同步进行管道密闭试验,0.35兆帕水压保压30分钟,压降≤0.05兆帕。所有原始记录、监测曲线、影像资料刻录成二维码,贴在电缆井内壁,后期运维手机一扫,施工全过程即可回溯。

结语

建筑群周边MPP管施工,真正的难点不在管道本身,而在“空间受限”与“变形严控”的双重夹击。只要把前期摸排做细、支护参数算准、监测频率加密,再辅以快速注浆“微整形”,就能让基坑稳如磐石,让邻近建筑“毫无感觉”。把复杂留给自己,把安心交给城市,这就是专业塑料管道人交给业主最好的答卷。


建筑群周边 MPP 管施工:基坑支护与邻近构筑物保护要点第1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