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,地下管线犹如城市的“血管”,错综复杂。MPP管(改性聚丙烯管)因其优良的性能,在电力、通信、给排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然而,在复杂地下管线区域进行MPP管施工,面临着诸多挑战,稍有不慎就可能损坏既有管线,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。其中,探槽开挖与障碍规避是确保施工安全与效率的关键环节。
探槽开挖是复杂地下管线区MPP管施工前的“侦察兵”。它并非盲目开挖,而是通过人工或小型机械开挖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沟槽,以揭示地下管线的实际走向、埋深、规格及与拟施工MPP管的相对位置关系。这一步骤的核心在于“精准”与“细致”。首先,施工前必须详尽搜集施工区域的地下管线图纸资料,并结合物探(如管线探测仪、地质雷达等)手段进行初步探测,圈定管线密集区和高危区。探槽的位置应选在MPP管轴线两侧及可能存在交叉、平行的区域,开挖顺序通常遵循“由浅入深、分层开挖”的原则。
在探槽开挖过程中,技术人员需全程在场,仔细辨识沟槽内出现的各类管线。对于已暴露的管线,应立即采用醒目标识(如喷漆、插旗)进行标记,并测量其具体位置参数。探槽的深度一般应深于拟施工MPP管底标高,宽度则以满足人员操作和管线暴露为宜,通常为0.6至1.0米。若遇松散土层或地下水丰富地段,还需对探槽进行必要的支护,如采用钢板桩、木挡板等,防止坍塌。同时,开挖出的土方应堆放在距槽边1米以外,以减轻槽壁压力。探槽开挖完成后,应及时绘制详细的管线分布图,为后续MPP管的敷设提供精确指导。
障碍规避则是在充分掌握地下管线情况后,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,避免对既有管线及其他地下构筑物造成扰动或破坏。这需要施工团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应变能力。首先,在MPP管路由规划阶段,应尽量避开已知的重要管线密集区。若无法避开,则需根据探槽揭示的管线情况,调整MPP管的埋深或走向,寻求安全距离。
当MPP管与既有管线交叉或平行敷设时,必须严格控制净距。若净距不足,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,如对既有管线进行包裹、支吊或设置隔离屏障。在采用非开挖技术(如顶管、定向钻)施工MPP管时,障碍规避尤为重要。钻进过程中,需实时监测钻进轨迹,一旦发现异常阻力或偏移,应立即停止施工,重新复核地下管线资料,并采用辅助探测手段确认前方是否存在未探明的障碍,待明确情况并制定解决方案后方可继续施工。
此外,对于探槽开挖及MPP管敷设过程中遇到的不明物体或疑似文物,应立即停止作业,保护现场,并上报相关部门处理,严禁擅自扰动或开挖。在软土、流沙等不良地质条件下,还需加强基坑(槽)支护和降水措施,确保施工面稳定,防止因土体失稳而引发既有管线变形或损坏。
总之,在复杂地下管线区进行MPP管施工,探槽开挖是前提和基础,它为我们提供了地下世界的“透视眼”;障碍规避是核心和关键,它考验着施工团队的智慧与能力。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,严格执行操作规程,加强现场管理和技术监控,才能有效降低施工风险,保障MPP管工程的顺利进行,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贡献力量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更精准的探测设备和更先进的规避技术将不断涌现,助力MPP管在复杂地下环境中施工更加安全、高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