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现场常遇到这样的事:CPVC电力管已经承插到位,一测间隙,单侧竟有2~3 mm,远超规范0.4~1.0 mm。返工?工期不允许;放任?运行后渗水、放电,隐患更大。下面把“不拆管、不返工”的密封填充与补救流程一次讲透,照着做,30分钟就能让接口恢复1.0 MPa内压,零渗漏。
一、先判“症”——间隙到底超了多少
1. 用0.05 mm塞尺绕口一周,记录最大插入深度;若≥1.5 mm,即视为“过大”。
2. 再看“偏心值”:用卡规在0°、90°、180°、270°四点测量,差值>0.8 mm,说明管子椭圆或插入角度偏移,需先校正再密封,否则再贵的胶也白搭。
二、选“药”——三种材料组合,成本最低
1. 二次密封胶圈:邵氏A 65±3,耐温-10 ℃~105 ℃,压缩永久变形
2. 定向灌浆料:CPVC同材质微细粉+20%氯丁胶乳,5分钟初凝,收缩率0.02%,与管材线膨胀系数一致,避免“冷热脱壳”。
3. 表面速干胶:氰基丙烯酸酯改性型,3秒定位,用于临时固定胶圈,防止灌浆时移位。
三、上“手”——五步操作,一人也能完成
步骤1 清洁:酒精湿巾+无纤维布,把承口内侧、插口外侧双向往返擦3次,肉眼无灰、手指无油为止。
步骤2 预装胶圈:把二次密封胶圈先套在插口“波谷”位置,胶圈唇口朝承口方向,再用速干胶点3个小胶点固定,防止滑移。
步骤3 定向灌浆:用250 ml塑料注浆壶,嘴部剪30°斜口,沿承口与胶圈形成的“V”槽缓慢注入,看到胶乳从对面溢出即停;每口耗料约35 g,20秒完成。
步骤4 二次插入:趁灌浆料未初凝,把管子再次推入至承口根部,听到“咔”一声说明胶圈唇边已翻转到位;用橡皮锤轻敲管身,排除残余气泡。
步骤5 养护:夏季自然静置10分钟,冬季用热风枪距接口30 cm环向加热1分钟,表面温度控制在45 ℃以内,加速交联;随后即可回填,无需等待24小时。
四、检“果”——现场闭水1分钟见效
用自制堵头+手压泵,打0.1 MPa气压,保压1分钟,压力表不降即为合格;再升压至0.5 MPa,稳压5分钟,无气泡渗出即可交付。若仍渗漏,90%是胶圈翻转不到位,拔出重灌一次即可,材料可重复利用,无浪费。
五、防“再犯”——三句口诀留给下一班
“插前量椭圆,胶圈选加宽;灌浆不过量,二次推进满;回填先细砂,30 cm再振实。”照此执行,承插间隙再大,也能一次锁死,后续50年免维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