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把管子埋下去容易,让水安全流一百年难。”老师傅的这句话,我记了十年。PE自来水管施工,看似就是“挖—铺—填”,可真正干过的人都知道,从第一铲土到最后一道试压,步步是坑。下面这100个问题,是我带着班组跑遍两百多个工地、踩过无数雷后,用汗水和返工单换来的。今天一次性摊开,能帮你少跑十次现场、少挨十次骂。
一、开工前:别让“准备”变成“赔本”
1. 设计图纸没标支墩位置,后期水压一高,弯头直接被“拔”出来。
2. 地勘报告只写“土质良好”,结果挖到流沙,沟槽塌方把新管挤成“麻花”。
3. 管材进场不抽检,壁厚负差0.4 mm,试压时爆在焊缝旁,返工三天。
4. 热熔机温控仪失灵,实际温度比显示低20 ℃,焊缝冷缝一掰就断。
5. 把SDR11与SDR17混堆,工人夜里拿错,0.6 MPa的管子用在1.6 MPa管段,通水即爆。
实战技巧:

① 进场先抽3%卷尺+称重,壁厚、外径、重量三指标全合格再卸车;
② 用便携式红外测温枪对热熔板“扫”一圈,±5 ℃以内再开机;
③ 把“不同SDR不同色”写进交底,现场用喷漆划线,错拿一眼就能发现。
二、沟槽开挖:别让“省钱”变成“赔命”
6. 放坡系数按1:0.5挖,结果一场夜雨,沟壁滑坡把管子埋成“考古现场”。
7. 机械直接挖到管底标高,一铲下去,沟底出现“锅底”,管子悬空20 cm,通水后下沉错位。
8. 把弃土堆在沟边1 m内,荷载太大,侧向压力把管挤扁,椭圆度超5%。
9. 地下管线交底不清,把燃气pe管当自来水管,一铲下去,燃气警报响彻工地。
10. 冬季施工,冻土层1.2 m,只挖0.8 m就把管子铺下去,春天一化冻,整段下沉30 cm。
实战技巧:
① 雨期提前铺防渗布,槽底预留10 cm人工清底,验槽合格再铺砂垫层;
② 冻土区必须挖到冻层以下,换填30 cm砂砾,压实度≥90%,否则春天“坐”你没商量;
③ 弃土堆距沟边≥1.5 m,高度≤1.2 m,用红白旗划出安全线,谁越线谁罚款。
三、管道铺设:别让“快”变成“垮”
11. 管口打磨不圆,出现“台阶”,热熔时熔接面仅65%,打压0.8 MPa即翻边开裂。
12. 两根管对接时,错边量3 mm,规范要求≤0.1×壁厚,结果通水一个月,焊缝慢速开裂。
13. 夏季正午38 ℃铺管,管子晒得烫手,安装完毕夜里降温,热胀冷缩,承插口被“拔”出5 mm。
14. 弯头两侧不设支墩,通水后水锤一来,弯头直接“跳”出支管井。
15. 管身与金属阀门直接连接,没有活套法兰,后期阀门检修,一扳手把管掰裂。
实战技巧:
① 打磨后用60°角尺检查“V”型坡口,台阶<0.5 mm再熔接;
② 错边>1 mm立即切掉重来,别心存侥幸,返工比抢修便宜十倍;
③ 高温时段拉遮阳网,铺管结束立即回填30 cm虚土当“防晒被”,降温速率<5 ℃/h。
四、热熔对接:别让“焊缝”变成“雷”
16. 加热板温度210 ℃,实际粘上塑料丝,说明温度已超230 ℃,PE分子链被烧断,焊缝变脆。
17. 冷却阶段拆掉夹具,管材还没完全结晶,0.6 MPa打压,翻边根部齐刷刷断开。
18. 雨天焊接,水膜夹在界面,形成“冷焊缝”,肉眼看不见,X光一照,整圈未熔合。
19. 拖动压力未记录,直接给高压,熔接面被“挤”出翻边像“喇叭口”,短期不漏,长期应力开裂。
20. 焊口编号用记号笔写在翻边上,竣工资料照片一拍,日晒雨淋字迹全无,后期追责无凭无据。
实战技巧:
① 加热板首次粘丝,立刻停机换膜,用酒精擦到无色斑再升温;
② 冷却时间=壁厚×1 min,Φ200×11.9 mm管至少冷却12 min,谁早拆夹具罚谁;
③ 雨天搭2 m×2 m移动棚,棚内湿度<60%,焊完一道立即封盖,不给水汽机会。
五、压力试验:别让“过关”变成“过劫”
21. 打压泵压力表没校验,显示1.0 MPa,实际才0.75 MPa,通水后真实压力1.2 MPa,全线爆管。
22. 稳压30 min内压降0.07 MPa,规范要求≤0.05 MPa,图省事签字“合格”,结果运行一周接头渗水。
23. 冬季试压后没排水,水结冰体积膨胀9%,直接把管壁撑裂,春天一送水,工地变“喷泉”。
24. 试验头子用废旧阀门改装,密封圈老化,稳压时“滋”一声,水柱冲5 m高,现场秒变水上乐园。
25. 试压段太长,2 km一次打,前端压力1.6 MPa,末端才0.9 MPa,末端焊缝没检到,后期漏点扎堆。
实战技巧:
① 压力表提前一周送检,贴橙色“已校验”标签,现场谁拆谁负责;
② 稳压1 h压降超标,立即用听音杆“扫”焊缝,找到“嘶嘶”点,切掉重焊;
③ 冬季试压完立即用空压机吹水,出口处放白色棉布,5 min无湿痕才算排空。
六、回填与标识:别让“埋了”变成“没了”
26. 用建筑垃圾回填,尖锐石块顶在管身,沉降后石块刺穿管壁,漏点像“花洒”。
27. 胸腔部分未用细砂,直接用原土,压实度不够,通车后重车一压,管扁率8%。
28. 竣工图坐标误差2 m,两年后市政开挖,机械一铲下去,新管直接“腰斩”。
29. 示踪线用1.0 mm铁丝,三年锈断,探测仪无信号,开挖像“考古”。
30. 标识桩只写“自来水”,没标管径、压力、日期,后期维护人员现场抓瞎。
实战技巧:
① 胸腔以下用0–5 mm细砂,分层20 cm,蛙夯三遍,压实度≥95%,用钢针随时抽检;
② 示踪线换2.5 mm铜包钢,接头用自融胶带封,电阻<1 Ω/km,三十年不断;
③ 标识桩写清“PE100 DN200 1.6 MPa 2024.6.15”,背面加二维码,一扫出竣工图。
七、竣工资料:别让“签字”变成“签责”
31. 焊口编号与实物不符,质检站抽检,发现10%对不上,整段重新拍片。
32. 压力表校验证书过期一天,资料被打回,停工一周,机械台班损失六位数。
33. 扫描件分辨率低,焊缝X光片黑乎乎,专家审图直接判“不合格”。
34. 变更单没四方签字,审计时一律不认,结算被扣20%。
35. 竣工图坐标系用错,与国土局CGCS2000偏差50 cm,后期交叉施工,图纸成“废纸”。
实战技巧:
① 当天焊完当晚整理,用激光打印机600 dpi出图,二维码链接云端原片,随时备查;
② 变更单现场打印,四方当场签字盖章,手机拍照同步上传,不留“时间差”;
③ 坐标统一转CGCS2000,用CORS站复核,误差<10 cm,再出图。
……
限于篇幅,这里先放出前35个高频坑,剩余65条我整理成表格,包含“问题—原因—规范条款—解决技巧”四维对照,文末扫码可免费领取电子版。
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PE管施工,不怕慢,就怕返。把这张清单存在手机相册,每做完一道工序,掏出手机打钩,钩满100个,再签字验收,甲方、监理、施工队都能睡踏实。愿每一次通水,都是庆典,不是抢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