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下水位高难施工?PE 拖拉管顶管降水井布置技巧

2025-09-24

“挖两锹就见水,钻头一抬就喷浆”,这是多数市政班组在地下水位高区域做PE拖拉管顶管时的真实写照。水不降下来,管拉不动,井布不好,坑就塌。今天把工地屡试不爽的降水井布置技巧一次性说透,照着做,基本不返工。

一、先判水,再谈井

1. 开工前48小时,用洛阳铲或轻便钻每隔10m取一次样,记录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,绘出“水位等高线”。

2. 若稳定水位与管顶高差≤1.5m,就必须系统降水;>1.5m也要留备用井,防雨季突涨。

3. 把上层滞水、承压水、微承压水分颜色标在图里,不同水层用不同井型,别指望一眼井包打天下。

二、井型与管径的“黄金搭档”

1. 管径≤200mm:单排真空井点,井径∅110PVC滤水管,外包60目尼龙网,真空度保持0.06MPa以上。

2. 管径250–400mm:双排井点+局部管井,井距8–10m,井深钻到管底以下2m,保证水力坡度≥1:15。

3. 管径≥500mm或穿越砂层:增加“袖阀管井”,一井三用:降水、注浆、后期回补,省机位也省签证。

三、三步布置法,现场直接放线

第一步:中线外放1.2m画“主降水线”,井位在线内左右交替,避免与拖拉管回扩路径冲突。

第二步:在检查井、接收井两端各加3口加深井,形成“锅底”降压区,防止涌水顶起管材。

第三步:用BIM或CAD拉剖面,把井口、滤水段、隔水层、管顶、管底五线对齐,现场再用红漆编号,工人按号打眼,不会错位。

四、真空度与流量的“双控”红线

1. 真空表每天7:00、19:00双记录,掉下0.04MPa立即查漏,常见漏点是井口密封和软管接头。

2. 单井出水流量>5m³/h且持续6小时,说明遇见新水层,要在下游补井,避免“降水漏斗”缺口。

3. 夜间停工也要留一台泵值班,地下水位可不会打卡下班。

五、应急三板斧

1. 突涌:立即停钻,回拖杆不退,向孔内注0.8:1膨润土浆,5分钟后水压自然下降。

2. 井点失效:启用备用高压旋喷井,10分钟可插入一根∅50钢管,边喷边下沉,2小时即可恢复降水。

3. 地面沉降:在沉降区外侧补打回灌井,抽水—回灌同步进行,水位差控制在30cm以内,路面不会开裂。

六、收工也要“温柔”

1. 管线试压合格后,按“隔二封一”顺序停泵,让水位缓慢回升,防止真空骤降造成砂层扰动。

2. 井管用低强度水泥浆封孔,上部1m填膨润土球,既防渗也便于日后二次穿越。

3. 把所有井口坐标、降水曲线、停泵时间写进竣工图,下一家再来施工,直接调用数据,少花两天时间。

结语

PE拖拉管怕水,更怕没预案。把水位查细、井点布准、真空守稳,高水位也能变成“低难度”。下次再遇到“喷泉”工地,直接掏出这份布置技巧,三小时完成降水,设备不泡机,工人不熬夜,监理也挑不出毛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