装修时选PVC排水管,很多人都犯过“选大了占空间、选小了易堵塞”的愁——其实关键就两点:匹配排水量和适配安装空间。搞懂这两个核心,就能精准选对尺寸,避免后期返工。
第一步:先算排水量,别让管道“吃不消”
pvc排水管的核心功能是“排”,尺寸太小会导致水流拥堵,时间久了易淤积毛发、残渣;尺寸太大则浪费材料还占空间。要算准排水量,得先明确不同用水点的流量,再叠加总需求:
- 家庭常见用水点流量:马桶(瞬间冲水6-8L,流量约1.5L/s)、洗手池(0.1-0.2L/s)、淋浴(0.3-0.5L/s)、洗菜池(0.2-0.4L/s)、洗衣机(0.2-0.3L/s)、洗碗机(0.3-0.5L/s)。
- 计算逻辑:把同一区域的用水点流量加起来,再对应管径——比如家庭卫生间有“马桶+洗手池+淋浴”,总流量约1.5+0.2+0.5=2.2L/s,对应De110管(外径110mm,能承载2-3L/s流量);厨房有“洗菜池+洗碗机”,总流量约0.4+0.5=0.9L/s,选De75管(承载0.5-1.5L/s)就够;若后期想加设备(比如原本只有洗菜池,后来加净水器),建议多留20%余量,比如算出来用De75,直接选De110更保险。
- 公共区域更要放大:商场、酒店卫生间人流量大,比如10个蹲位的公共卫生间,总流量约3-4L/s,得选De160管(承载3-5L/s);餐厅后厨有多个洗菜池+排水沟,总流量可能达2L/s以上,也建议用De110或更大的管。
这里要注意:pvc管通常用外径(De)标注(比如De50=外径50mm,内径约40mm),别和DN(内径)混淆——比如DN50的管,外径可能到De63,买错了装不下。
第二步:看安装空间,别让管道“装不下”
算好排水量,还要看现场能不能装下——墙槽太小、吊顶太低、转弯太挤,再好的尺寸也白搭。
- 墙槽尺寸要够:埋墙的管道需要凿槽,槽宽和深度得比管径大10-20mm(留抹灰空间)。比如:
- De50管:槽宽≥60mm,深度≥70mm;
- De75管:槽宽≥80mm,深度≥90mm;
- De110管:槽宽≥120mm,深度≥130mm。
要是墙槽已经凿好(比如二手房改造),发现不够装De110,要么扩槽(注意别破坏承重墙),要么调整用水点(比如把原本计划的“双洗手池”改成单池,减少流量选De75)。
- 吊顶空间别忽略:厨房、卫生间的排水管常走吊顶内,得考虑管外径+吊筋间距——比如De110管的吊筋间距要≤1.5米(防止下垂),若吊顶高度只有2.3米,装De110管会压低约10cm,可能影响美观;如果吊顶空间实在小,可选择薄壁PVC管(同样外径但重量轻),或优化管道走向(比如用45度弯头代替90度,减少转弯占用的空间)。
- 转弯和接头要留余量:管道转弯越多,阻力越大,也越占空间。比如卫生间排水管从吊顶下到马桶,若走90度弯头,需要预留约20cm的空间;用45度弯头,只需15cm,还能减少堵塞风险——但前提是管径要匹配,别为了省空间强行改小弯头尺寸。
最后:3个实用提醒,避开踩坑
1. 找专业水电工核对:实际情况比理论复杂——比如管道长度超过5米、转弯超过2个,流量会衰减,得适当放大管径;
2. 别贪便宜买“缩径管”:有些劣质管标注De110,实际外径只有105mm,看似省空间,实则排水量不够;
3. 留好“扩容空间”:比如原本厨房只有洗菜池,可预先布De110管,后期加洗碗机或净水器也不用换管。
说到底,选PVC排水管尺寸不是“越大越好”,而是“刚好够用+留有余地”——先算清排水量,再量准安装空间,两者结合,就能避免“堵到崩溃”或“空间被占满”的麻烦。毕竟,管道埋进墙里就是十几年,前期多花点心思,后期少修几次才值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