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方案又被退了!”——市政窗口把资料甩回来时,老项目经理脸上写着两个字:憋屈。PE拖拉管顶管属于非开挖里的“高阶玩法”,方案写得像开挖,审批老师一眼就能秒拒。想把方案写成通行证,先记住一句话:审批人只关心“孔里的事”和“路上的事”。孔里的事是技术安全,路上的事是公共安全,两者写透,就能一次过。
一、先给审批人一条“叙事主线”
把整条管线拆成“三段两点”:工作井、接收井、中间段;入土点、出土点。用这条线串起全部内容,审批人翻页就能定位,不用来回找。正文顺序建议:工程概况→水文地质→管材选型→轨迹设计→工作井设计→施工工艺→监测与应急→质量安全→文明施工→验收移交。顺序别乱,一旦跳段,专家就会默认你漏了。
二、水文地质:三页纸说清“谁家的地”
审批最怕“地质一句带过”。写清三层:①0-2 m道路结构层;②2-5 m杂填、粉质黏土;③5-8 m淤泥质黏土夹砂。每层给出标贯击数N、内摩擦角φ、含水量w,附一张“地质柱状+高程”叠合图。再加一句“未穿透承压水”,审批人立刻松一口气——不用担心路面突涌。
三、轨迹设计:把“S”弯写成“L”弯
PE拖拉管允许弯曲半径≥75D,但审批人只认“最小折角”。把三维轨迹拆成平面+纵断两张图,平面折角≤8°,纵向折角≤5°,每30 m给一组坐标(X,Y,Z)。附表列出“每根钻杆的倾角、方位角、深度”,让专家能复算。千万别写“按现场调整”,这五个字等于告诉对方“我没算”。
四、管材选型:用“压力+环刚度”双指标
纯写“PE100 SDR17”容易被质疑。补一句“公称压力1.0 MPa,环刚度≥8 kN/m²,满足最大回拖力1 800 kN时抗屈曲安全系数2.5”。再附一张“回拖力计算简图”:F=πDτL+πDγH,把τ取3.5 kPa,γ取18 kN/m³,H取最大覆土7 m,算得F=1 320 kN<1 800 kN,专家一看数字闭合,直接打钩。
五、工作井:写明“怎么挖、怎么撑、怎么回填”
深度≥4 m必须给支护计算书。采用“9 m拉森Ⅳ钢板桩+两道支撑”,写清桩长、入土深度、支撑间距,附“基坑稳定性验算”:抗倾覆≥1.2,抗隆起≥1.6。底部再加“30 cm厚C20封底+降水井”,防止“管涌”被点名。回填用“中粗砂+水密法”,写清分层厚度30 cm,压实度≥95%,否则竣工路面沉降算你头上。
六、施工工艺:把“钻-扩-拖”写成“九步闭环”
①测量放线→②导向孔钻进→③预扩孔Φ300→④二次扩孔Φ450→⑤三次扩孔Φ600→⑥泥浆置换→⑦焊口外观+卷边检验→⑧回拖拉管→⑨泥浆固化。每步配一张“现场照片+示意图”,让审批人“看图识字”。关键参数单列:钻进速度1.5 m/min,回扩扭矩18 kN·m,泥浆粘度55 s,废浆固化剂掺量8%,写清数字,不留“经验值”。
七、监测与应急:给专家“两颗定心丸”
第一颗:沉降监测。沿轴线每10 m布一个路面沉降点,累计沉降≥10 mm即报警,停工注浆。第二颗:应急物资。列表:注浆泵2台、水玻璃5 t、聚氨酯2 t、堵漏王1 t、应急发电机1台,附现场照片。审批人看到“物资已进场”,基本不再追问。
八、质量安全:用“一张表”闭环
把规范条款拆成“检查项+允许偏差+检查方法+记录表格”。例如:焊口卷边高度0.5-2 mm,用游标卡尺全数检查,记录表格编号PE-XY-01。附样表,专家可直接签字,省得再补。
九、文明施工:写清“几点开工、几点停工、洗几次车”
市政项目最怕投诉。写“早6:30-晚22:00施工,午休12:00-14:00禁止噪声作业;出口设全自动洗车台,2台雾炮机往返巡视”,再加一张“洗车台+围挡喷淋”实景图,降低居民投诉概率,审批人也会考虑“舆情风险”。
十、装订细节:让专家“翻得顺手”
正文A4竖版,图纸A3横版折叠成A4,统一打孔;附件放“地质报告、管材检测报告、焊工证、泥浆环保证明”四件套,用彩色分页纸隔开。首页加“专家意见回复表”,空白处足够,方便现场签字。方案厚度控制在60页左右,太薄显得敷衍,太厚专家不想翻。
结尾再送一句:审批人不是故意卡你,他只想在签字前看到“风险可控、责任可追、数字可算”。把这三件事写进PE拖拉管顶管方案,下次递窗口,对方只会说两个字——“过!”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