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地完工≠万事大吉,PE拖拉管顶管最后一环是“技术档案”。少了它,验收、审计、后期改线都会卡壳。今天把整套流程拆成四步,照做就能一次过。
一、施工前:先搭好“档案骨架”
1. 建文件夹:项目名+桩号+日期,如“XX路PE250拖拉管K0+120~K0+480202406”。
2. 预设模板:把焊接记录、压力试验、导向记录、竣工图做成空白表格,现场只填数据,不返工。
二、施工中:边走边收,原始记录不过夜
1. 焊接记录:每道焊口拍照+打印热熔参数,照片命名“焊口编号+焊工代号+时间”,直接塞进对应文件夹。
2. 导向轨迹:导向仪每0.5m导出CSV,文件名“桩号+深度+时间”,防止后期补数据。
3. 压力试验:0.8MPa稳压1h,用手机连蓝牙压力表自动截图,截图带水印,杜绝PS。
4. 现场签证:变更、障碍物、地下管线交叉,当天打印草图,甲乙丙三方签字后扫描PDF,命名“签证+桩号+日期”。
三、竣工后:七天内完成“三级校对”
1. 自检:施工员按目录逐条打钩,缺啥补啥。
2. 互检:项目技术负责人抽查20%,重点看焊口照片与轨迹是否闭合。
3. 交接检:监理签字前,把PDF和CAD竣工图刻录双份光盘+移动硬盘,光盘贴防划标签,硬盘用防震盒,再附纸质目录,三方签收。
四、长期存档:电子+纸质双轨并行
1. 电子档:两份,一份放公司NAS,一份放云端,文件名统一“项目编号+PE拖拉管+竣工年份”,每季度抽检一次哈希值,防止静默损坏。
2. 纸质档:红章原件用无酸纸打印,80g以上,线装+不锈钢钉,放进防霉档案盒,盒脊写“PE拖拉管+桩号+年份”,上架按桩号排序,30年内可溯源。
3. 借阅制度:谁借谁签字,限时一周,归还时档案员逐页翻,缺角即补,确保下次顶管来了还能找到“同款”数据。
一句话总结:档案不是负担,是PE拖拉管顶管的“终身保险单”。今天多花10分钟按规矩收,明天省掉10天返工。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