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地上常听到“焊口看着都平了,怎么打压还漏水?”十有八九问题出在冷却。pe管热熔连接后,冷却阶段被忽视的四步,能把一次完美熔接变成慢性渗漏。别再把“自然凉”当专业,今天一次讲透。
错误一:风冷代替自然冷。夏季赶工,工人把刚熔好的接头搬到电风扇下“速冷”,表面温度骤降,内部分子链却被锁住,应力集中,24小时后微裂纹沿融合面蔓延,水压一高就冒汗。正确做法:在20 ℃环境温度下,至少保持自然冷却时间≥管壁厚度(mm)×1分钟,dn110×10 mm管就要静放10分钟,期间不得移动、不得风吹。
错误二:用湿布“助冷”。监理一转身,工人甩上湿毛巾,水蒸气瞬间带走热量,熔接面出现“淬火”效应,界面产生极性空洞,长期遇氯离子即形成应力开裂。要点:任何外力降温都不允许,包括湿布、喷壶、地下水喷淋;保持干燥是密封的前提。
错误三:夹具过早拆除。为了抢吊车,dn160管刚凉5分钟就卸夹具,管材弹性回缩,熔接区被拉成“细脖子”,静液压试验时,该部位率先鼓包。规范提示:夹具必须待接口温度降至60 ℃以下方可拆除,现场无测温笔时,用手背轻触不烫且管材回弹有力,方可松夹。

错误四:堆土回填“埋热”。沟槽里刚熔完就回填细土,土体保温反而把热量闷在接口,夜里温度骤降,外冷内热,收缩比差异让接头内部出现隐形缩孔,来年春耕地面下沉,接口即被拉裂。正确流程:接口裸露静置≥30分钟,待整体温度与环境一致后,再分层回填,首层细土不得含砖块、冻土,轻夯即可,避免机械直接碾压。
记住口诀:时间不到不动,温度不降不拆,风吹水淋不沾,回填先凉再埋。把冷却当真功夫,PE管才能从“看着牢”到“终身不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