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品保护缺失导致 PE 燃气管施工后损伤的责任界定​

2025-09-27

“刚试压合格的管道,怎么通气后到处漏气?”——最近三个月,某市政燃气项目部几乎每周都会收到运营公司的“损伤通报”:深橙色pe管表面划出连续白痕,局部被回填土压扁,热熔接头处出现微裂纹。施工方、监理、业主、运输队轮番甩锅,却没人愿意承认“成品保护”这四个字。到底谁该为成品保护缺失导致的PE燃气管损伤买单?答案不能靠拍桌子,得靠一条一条捋清责任边界。

一、成品保护不是“文明施工”口号,而是法律义务

《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GB 50251 明确:施工完成后至竣工验收前,承包人应对已安装管道采取防冲击、防碾压、防土石坠落等保护措施。简单说,谁手里还有“钥匙”,谁就要对管道完好负责。若此时段出现损伤,默认推定承包人存在过错,除非能自证“不可抗力或第三方故意”。

二、责任划分三段法:时点、证据、过错

1. 时点——先锁定“损伤发生窗口”

0-24h:热熔接头冷却期,出现熔接面错位、冷缝,责任在焊接班组。

24h-回填前:管道裸露,被机械二次碾压,责任在土建交叉作业单位。

回填后-竣工前:石块刺穿、压扁,责任在回填与成品保护班组。

竣工后-通气前:运营公司验收发现划痕,若无法证明前序单位,则由业主承担维修费用,再向责任方追偿。

2. 证据——用“三张照”固定现场

① 安装结束照:带水印时间、GPS坐标,显示管道无损伤。

② 隐蔽前照:管道周围放置砂袋、盖板,证明已做硬防护。

③ 竣工复照:同一角度对比,若出现新划痕,即可锁定交叉作业单位。

3. 过错——比例责任而非“全锅”

若监理日志记录曾下发《成品保护整改通知》,施工方未闭合,责任比例上浮至70%;

若业主强令提前回填,未给保护措施留时间,则业主承担30%-50%;

若第三方运输车队擅自驶入管沟区,车队承担80%,管理方承担20%。

三、实操指南:把“扯皮”变“签字”

1. 工序交接单里加“成品保护”一栏:上道工序签字确认无损伤,下道工序接收即视为认可。

2. 沟槽两侧拉彩条绳+“禁止机械碾压”警示牌,间隔5米一张,拍照入档。

3. 回填阶段先用细砂厚15cm包管,再铺砂袋或橡胶垫板,机械方可跨越。

4. 运营公司验收时启用“激光测厚仪”,对疑似压扁段测椭圆度,超5%即返工,数据客观免争吵。

四、典型案例速览

案例A:某县中压DE200 PE管,回填后三天发现扁率8%,运营方拒收。施工方拿出“隐蔽前照片”显示已铺砂袋,但监理日志记录当晚业主安排绿化机械进场堆土。仲裁结果:业主承担60%,施工方承担40%,因未安排专人夜间值守。

案例B:DE315主管焊接完毕,焊工下班未贴防尘盖,次日沙尘进入热熔面,通气后大面积渗漏。由于损伤发生在“0-24h”窗口,且焊工无法提交“结束照”,施工方全责,赔偿材料与返工费合计47万元。

五、写给项目经理的三句话

1. 别把“成品保护”当软任务,写不进成本清单,就会写进事故报告。

2. 照片、签字、时间戳,比任何口头承诺都值钱,养成“拍完再下班”的习惯。

3. 责任界定不是“甩锅艺术”,而是让每一道损伤都有数据、有标准、有比例,谁该赔、赔多少,一目了然,项目才能顺利通气、按时结算。

PE燃气管一旦埋地,维修成本是安装费的3-5倍。把成品保护做在前,让责任界定有章可循,才是对安全、对工期、对钱包最体面的保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