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MPP电力管作为电力工程中常用的保护管材,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。然而,在实际施工中,回填环节若处理不当,极易引发后期沉降甚至漏水问题,不仅影响管道使用寿命,更可能对电力传输安全构成威胁。为有效规避此类风险,掌握科学的预防与补救措施尤为关键。
首先,严把回填材料质量关是基础。回填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沉降量的大小。应优先选用级配良好、透水性强且压实性能佳的材料,如符合设计要求的素土、沙土或级配砂石。坚决杜绝使用含有大块杂质、淤泥、冻土或有机物的土料,这些不良材料会因自身压缩性大或遇水膨胀等特性,导致回填层后期沉降不均。同时,需严格控制回填材料的含水量,使其处于最佳含水率范围,以确保夯实效果,降低沉降概率。
其次,科学规范回填施工工艺是核心。回填并非简单的土方回填,而是需要严格遵循分层回填、分层夯实的原则。每层回填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的性能确定,一般不宜超过30厘米。在夯实过程中,要确保夯实机械能有效作用于回填土,做到均匀压实,避免漏夯、欠夯。对于管道周围及管顶以上50厘米范围内的回填土,应特别小心,可采用人工或小型夯实机械进行夯实,防止过大的冲击力损坏管道。此外,回填应从管道两侧对称进行,防止管道因单侧受力不均而发生位移或变形。
再次,确保管道敷设与接口质量是前提。在进行回填作业前,必须保证mpp电力管本身的敷设质量。管道应铺设在坚实、平整的地基上,若地基土质不良,应进行换填或加固处理。管道接口处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,确保接口密封严密、连接牢固。对于承插式接口,要检查橡胶密封圈是否完好,安装是否到位;对于热熔对接接口,要保证对接面平整、加热均匀、熔接牢固,避免因接口质量问题成为后期漏水的隐患。
最后,建立健全沉降监测与应急补救机制是保障。即使前期预防措施做得再好,也难以完全排除沉降的可能性。因此,在回填完成后,应设置沉降观测点,定期对管道沿线及周围地面进行沉降监测,及时发现异常情况。一旦出现沉降迹象,应立即分析原因,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。对于轻微沉降,可通过注浆加固等方法稳定土层;若发生漏水,则需先确定漏水点,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开挖修补接口、更换受损管段或进行防渗处理等措施,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。
总之,MPP电力管回填后的沉降漏水问题,需要从材料、施工、管道本身及后期监测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管控。只有将这四个关键措施落到实处,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沉降漏水事故的发生,确保MPP电力管长期安全、稳定地运行,为电力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