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MPP电力管的敷设过程中,埋深是确保其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。若因前期设计考虑不周、施工操作不当或后期外部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埋深不足,管道在承受上部荷载、土壤压力或外部冲击时极易发生破损,不仅影响电力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,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。因此,当发现mpp电力管存在埋深不足问题并已出现破损或有破损风险时,及时采取有效的后期加固措施至关重要。
进行后期加固施工前,首先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现场勘查与评估。这包括准确测量管道实际埋深,与设计要求埋深进行对比,确定不足的具体数值;详细检查管道破损的位置、程度和类型,判断是否存在结构性损伤;同时,探明管道周边的土壤性质、地下水位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地下管线或构筑物,为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提供依据。根据勘查结果,结合管道的运行参数和周边环境条件,由专业工程师设计针对性的加固方案,明确加固范围、采用的技术方法、所需材料及施工工艺等。
常用的后期加固施工方案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。若管道周边有足够的作业空间,且对周边环境影响可控,可考虑采用开挖后增加覆盖层厚度的方法。具体步骤为:首先在管道两侧及上方按规范要求进行人工或机械开挖,注意避免对原有管道造成二次损伤;开挖至设计深度后,对管体进行检查和必要的修复,清除管周松散土壤;然后分层回填优质素土或级配砂石,并逐层夯实,确保回填土的密实度,从而增加管道的埋深和上方承载能力。
当单纯增加埋深不可行或空间受限,或需进一步提高管道结构强度时,可采用混凝土包裹加固法。施工时,先对管道破损部位进行修复处理,确保管体表面平整、干净;按设计要求绑扎钢筋骨架,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;支设模板,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、刚度和稳定性,接缝处需严密以防漏浆;然后浇筑具有一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,将管道部分或全部包裹,形成钢筋混凝土保护层。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,方可拆除模板并进行回填。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管道的抗压、抗冲击能力。
对于埋深严重不足且周边环境复杂的情况,可能需要采用钢板桩支护或型钢支架加固等更复杂的结构措施。钢板桩支护通过在管道两侧打入钢板桩形成围护结构,以抵抗侧向土压力,防止开挖过程中边坡坍塌;型钢支架则可根据管道走向和受力情况,采用合适的型钢(如工字钢、槽钢)制作支架,将管道架空或进行侧向支撑,转移部分外部荷载。此类方法施工技术要求较高,需由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操作。
在整个加固施工过程中,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。加强施工现场管理,设置警示标志,确保施工人员和过往行人、车辆的安全。施工前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,明确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。施工中做好质量控制,对每一道工序进行检查验收,确保材料质量合格、施工工艺符合要求。混凝土强度、回填土密实度等关键指标需按规定进行检测。
加固完成后,应对加固效果进行验收评估。通过外观检查、无损检测、荷载试验等方法,验证加固后的管道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。同时,建立完善的后期监测和维护机制,定期对加固段管道进行巡查,观察是否有新的变形或破损迹象,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,确保MPP电力管能够恢复正常运行状态,延长其使用寿命。
总之,MPP电力管埋深不足引发破损的后期加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,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,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安全。通过专业的勘查设计、规范的施工操作和有效的后期管理,才能确保加固工程的成功,保障电力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