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管并行间距不足:CPVC 电力管群管敷设的安全距离预留标准​

2025-09-28



“间距再挤一挤,管子还能塞几根!”——工地里常听到的这句话,往往是后期电缆过热、护套变形、甚至短路起火的导火索。CPVC电力管虽耐腐耐热,可一旦群管并行间距不足,所有优势都会被“闷”出来的高温抵消。今天用一张排布图、一套数据、几句大实话,把安全距离预留标准讲透,让你下次验收不再被“返工”二字支配。

一、间距不足,问题先藏在墙里

1. 热叠加:管与管之间无散热通道,运行温度每升高10℃,电缆载流量下降约7%。

2. 护套挤压:混凝土包封固化后,管子因热胀冷缩相互顶死,CPVC脆性增加,48小时内可能出现微裂纹。

3. 抽缆困难:后期换缆时,拖拽力成倍上升,极易拉断电缆铜护层,维修成本翻三倍不止。

二、国标与行标到底怎么说

1. GB 50217《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》5.3.6条:水平并排时,管外壁净距≥电缆外径的0.5倍,且不得小于20 mm;垂直多层时,层间净距≥100 mm。

2. CECS 190《埋地CPVC电缆保护管工程技术规程》4.2.3条:群管并行,管外壁之间应留≥50 mm净距,穿越道路时扩大到≥100 mm。

3. 南网、国网典型设计图集:每间隔1.5 m设置管枕,枕高=管外径+50 mm,形成天然散热缝。

记住三句话:20 mm是底线,50 mm是常态,100 mm是马路。

三、现场三步放线法,一次成优

1. 画“双线图”:先用石灰弹出管外壁边线,再弹一条中心线,两线间距=管外径+预留距离,一目了然。

2. 垫“枕木距”:把50×50 mm方木或成品管枕垫在底层管下,混凝土浇筑后木方自然腐烂,留下散热空腔。

3. 卡“十字叉”:用∅8 mm钢筋弯成“十字”定位架,每2 m一道,把上下左右管子同时卡住,浇捣时零位移。

四、常见误区快问快答

Q:用细石混凝土一次填满,不是更结实?

A:满填虽结实,却把散热缝堵死,夏天管群表面温度能飙到75℃,CPVC玻璃化温度82℃,已逼近红线。

Q:管子不怕压,间距小点省基坑?

A:省1 cm基坑,后期换缆可能多挖1 m宽路面,市政罚款+交通疏导费,足够你多挖十条沟。

Q:多孔排管(6×4)怎么留距?

A:先把24孔分成四组,每组6孔,组间留100 mm,组内留50 mm,整体宽度比密排只多20 cm,散热却提升一倍。

五、一张表带走验收

管径(mm)| 水平净距(mm)| 垂直层距(mm)| 管枕间距(m)

50×5 | 50 | 100 | 1.5

75×5 | 50 | 100 | 1.5

110×5 | 75 | 125 | 1.2

160×5 | 100 | 150 | 1.0

六、结语

cpvc电力管不是“塞满就行”的塑料棍,而是电缆的“防火墙”。把50 mm散热缝当成底线,把管枕当成标准件,把返工预算换成提前预留的2 cm,你会发现:验收签字那一刻,心里比夏天第一口冰可乐还踏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