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 管材料有划痕?材料挑选 4 个避坑技巧

2025-09-26

工地刚拆封的pe管,外壁布满细长划痕,监理一句“不合格”直接退货,损失运费还耽误工期。划痕看似小事,却是材料先天不足的警报。今天把行业闭口不谈的4个避坑技巧一次讲透,让你下次采购不再踩坑。

一、看颜色回光:回料管自带“磨砂滤镜”

原生PE粒子像牛奶般润泽,在强光下会反射均匀柔光;掺了回料的管子表面发灰,光泽呈碎片化,用手机手电筒贴近照射,可见无数针孔状暗点。记住,颜色越蓝越艳的“PE100”越要警惕,染料常用来掩盖回料色差。

二、摸内壁颗粒:杂质藏在看不见的地方

割下5厘米管段,把手指伸进内壁来回刮擦。原生料触感像湿皂面,细腻无阻力;若摸到砂纸般颗粒感,多半是钙粉或滑石粉填充过量,这种料脆性大,搬运中轻微摩擦就留下划痕。现场可带一只一次性PE手套,摸完翻过来检查,手套拉丝说明内壁含杂。

三、折断面听声:韧性差的一折就碎

取200毫米短管,常温下对折180°。原生料可反复对折3次以上,断面呈银白色拉丝,声音低沉;回料管一次折断,断面平整且“咔啪”脆响,像干树枝。脆管在工地拖拽时,砂石瞬间成为“美工刀”,划痕自然少不了。



四、量壁厚公差:偏薄部位最先破相

用0-25mm数显千分尺,在同一截面测4个点。国标PE100级SDR11系列允许±0.3mm误差,若实测差值>0.5mm,说明模具温度不均或牵引速度不稳,薄壁处先被磨穿。把最薄点标记后做砂纸摩擦实验,50次循环后若划痕深度>0.1mm,直接淘汰。

Bonus:合同里加一句“划痕深度≤0.05mm,拒收”,让厂家把风险写进价格,比事后扯皮更有效。

PE管划痕不是运输粗心,而是材料本身抗磨指数不及格。记住“看光、摸壁、折段、量厚”四步,30秒验货,把回料、填充、工艺缺陷挡在仓库外,工程验收一次签字通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