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涌来了别慌!PE 拖拉管顶管泥浆压力 + 地层加固方案

2025-09-24

凌晨三点,对讲机里突然炸锅:“掌子面喷水了,含砂量高,估计管涌!”我踩着泥水冲到现场,只见基坑右下角一股浑水咕嘟咕嘟往外冒,像被戳破的高压水管。第一时间不是堵,而是“稳”——先让水有路可走,再让PE拖拉管继续往前钻。以下是我们总结出的“30分钟应急模板”,三年五次管涌零失误,今天全部拆开给你。

一、先判后动:三秒区分“真管涌”与“渗水”

1. 水量:持续增大且带砂,5秒内流量翻倍,真管涌无疑。

2. 压力:手指堵不住,水柱直射1米远,压力≥0.15 MPa。

3. 声音:低沉“咚咚”与尖锐“嘶嘶”混响,说明泥沙已被掏空。

同时满足三点,立刻启动Ⅰ级响应;否则按普通渗漏处理,避免过度抢险浪费成本。

二、PE拖拉管顶管“泥浆压力”即时反压法

核心思路:用泥浆“撑”住孔壁,让水砂无缝可钻。

1. 配比升级:原浆1.08 g/cm³直接提到1.25 g/cm³,加3%膨润土+0.2%CMC,粘度升至55 s,切力提高40%。

2. 压力阶梯:在机头后10 m处加设“双泵并联”,泵量从250 L/min提到400 L/min,压力表保持比水头高0.02 MPa,形成正向隔膜。

3. 回浆闭锁:关闭回浆阀,维持闭路循环3分钟,让泥浆渗入砂层5 cm,形成“泥皮+泥拱”组合拱壳,实测可降低渗透系数两个数量级。

注意:压力不能一次拉满,每0.01 MPa稳压30秒,防止劈裂地表。

三、地层加固“外圈锁口+内圈注浆”双保险

泥浆稳住了内部,外部还得给地层“打补丁”。

1. 外圈锁口:在管涌点外1.5 m处,用φ89 mm钢管打设6根“门闩桩”,深度穿透砂层进入黏土层≥0.8 m,形成U型围堰,截断侧向渗流。

2. 内圈注浆:采用“袖阀管后退式”注浆,孔距0.8 m,梅花形布设,注浆段长度2 m。浆液为水泥-水玻璃双液浆,体积比1:0.3,凝胶时间30秒,注浆压力0.3~0.5 MPa,每孔注浆量控制在0.8 m³,现场用“红水”示踪,发现窜浆立刻停泵。

3. 联合节奏:注浆顺序先下游后上游,先外围后内圈,每完成一排,用pe管做“复顶”试验,机头扭矩下降<5%即合格,否则补孔再注。

四、现场避坑指南:三个90%人踩过的坑

1. 盲目堵漏:用棉被、沙袋硬堵,结果越堵压力越高,瞬间击穿侧壁,扩大灾害。

2. 泥浆过稠:黏度>70 s时泵压飙升,顶管机头“抱死”,我们曾因此停机6小时,教训惨痛。

3. 注浆超压:压力>0.6 MPa,把砂层劈裂,浆液顺着裂缝跑到路面,第二天市政收到“天降水泥”投诉。

五、复顶与监测:把“稳”写进数据

1. 复顶参数:扭矩≤18 kN·m、顶力≤800 kN、泥浆泵压0.22 MPa,三项同时满足方可继续。

2. 沉降监测:在管涌点正上方及前后5 m布设沉降钉,每30分钟读一次,单日沉降<3 mm、累计<10 mm即为安全。

3. 水质回测:出水含砂量<1‰、pH值6~8,方可拆除应急设备,否则延长注浆养护24小时。

六、成本与工期:算给你看

本次抢险共耗时28分钟,材料费:膨润土2 t、水泥4 t、水玻璃1.2 t、钢管54 m,合计约0.9万元;人工8人·次,未产生停机赔偿。若按传统“大开挖”处理,至少耽误3天,损失超15万元。PE拖拉管顶管+地层加固,用一顿夜宵的钱,换来整条管线平安。

七、写在最后

管涌不是“天灾”,而是地层说话的方式。听懂它,用PE拖拉管的泥浆压力回应,再用地层加固给它台阶,水砂就会乖乖回到原来的位置。下次再遇到“咕嘟咕嘟”,别慌,把这篇文章甩给现场,30分钟后,对讲机里会传来一句:“水位退了,机头正常,继续顶进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