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的抢修电话最刺耳。赶到现场,只见柏油路下露出一截发白的PE燃气管,外壁已被过往车轮磨出3毫米深的沟槽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未设套管穿越道路”后遗症。若再晚一步,燃气泄漏、路面塌陷、交通中断,任何一项后果都足以让运维负责人彻夜难眠。
一、先判“伤”:三步锁定磨损等级
1. 开挖“探窗”:在管道正上方切出60×40 cm观测口,用高压水枪冲净外表,肉眼初判划痕深度。
2. 超声测厚:沿管周每30°取一点,记录剩余壁厚;若最薄点低于SDR11标准壁厚的70%,定为Ⅲ级重伤。
3. 电火花检漏:对划痕区做100%扫描,确认是否已出现微裂纹。无火花跳跃,方可进入修复流程;若有,直接换管。
二、先隔“离”:60分钟完成应急保护
抢修现场最怕二次伤害。用两根长度大于管道外径6倍的槽钢横跨路面,上铺1 cm钢板做“临时桥”,把车辆荷载导走;同时在管底垫10 cm厚细沙,避免硬物继续硌压。隔离完成,方可进行后续加固。
三、再穿“甲”:三种经济型套管方案
1. 钢管“滑靴”——适用于车流量大的主干道
选DN200无缝钢管,两端焊接10 mm环形封板,内部注入聚氨酯发泡,形成“钢+柔”复合层。pe管直接穿入,空隙处塞入耐高温滑移垫片,既抗磨又吸收振动。材料费约180元/米,比全线换管节省60%。
2. PVC-U“双壁波纹”——适用于小区支路
利用原有管沟,无需大型机械。选SN8级双壁波纹管,承插胶圈连接,每节长度6米,人工即可推入。内壁贴2 mm厚HDPE防磨条,使用寿命50年,综合造价仅90元/米。
3. PE“自护套”——适用于浅埋无重压段
将SDR17的PE100管剖开,扣在受损管外,用专用热缩带缠绕成一体。两道端口再热熔对接,形成“管中管”。施工0开挖,半小时完成,材料费45元/米,适合紧急抢险后长期防护。
四、后加“盾”:两道缓冲带把磨损降到零
套管安装完毕,在管顶先铺5 cm厚中砂,再铺一层印有“燃气管道”字样的黄色警示带,最后回填沥青混凝土。车辆荷载经“沥青→警示带→中砂→套管”四级衰减,传到PE管时压强已不足原值5%,基本告别二次磨损。
五、再监“测”:二维码桩把隐患锁进手机
在套管两端各埋一块玻璃钢标志桩,正面刻“下有燃气套管”,背面贴二维码。微信扫码即可查看套管材质、埋深、竣工时间,巡检人员每年只需线上打卡,省去纸质记录,漏检率下降80%。
六、费用清单:单米综合成本对比
未设套管→后期换管:人工+材料+路面恢复≈1200元/米
采用钢管滑靴防护:≈380元/米
采用PVC-U波纹管:≈260元/米
采用PE自护套:≈200元/米
一目了然,前期一次投入,仅为事后抢修的1/6,却把风险降到了零。
七、写在最后
PE燃气管的敌人从来不是时间,而是缺少隔离的“裸奔”。一条套管、一层砂、一道警示带,就能把昂贵的抢修变成廉价的预防。下次穿越道路,别再让管道“赤膊上阵”;给它一件“盔甲”,城市燃气才能睡得安稳,你我也能告别凌晨三点的抢修电话。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