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雨、大雪、沙尘、寒潮……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,却挡不住城市燃气管网建设的节奏。PE燃气管因其柔韧、耐腐蚀、抗震等优势成为主力管材,但在恶劣天气下施工,稍有疏忽就会留下冷焊、虚焊、管体位移、沟槽积水等隐患,后期运行出现燃气泄漏,维修成本翻倍。如何把“看天吃饭”变成“心中有数”?一线施工队只要抓住以下五个质量控制要点,就能在风雨雪沙中交出合格工程。
一、材料预热:让管材“先热身”再上阵
低温是pe管第一杀手。5℃以下,管材进入“脆性模式”,搬运磕碰就会产生微裂纹;焊接时若表面温度低于0℃,熔融层与本体结合不牢,形成冷焊。
现场做法:
1. 管材到货后立即放入可移动保温棚,棚内温度保持10~15℃,存放时间≥12 h。
2. 焊接前用红外测温枪抽检管端,温度<5℃时启用预热板,均匀加热至10~15℃,加热长度沿管口向外各200 mm。
3. 预热板撤离后5 min内必须开始铣削,防止“回温”。
二、焊接温控:给焊机“戴手套”再调参
大风、降雨会迅速带走热量,热板表面实际温度比设定值低10~20℃,导致加热不足。
对策:
1. 给热板加装防风罩,四周用耐高温硅胶帘封闭,顶部留φ50 mm排气孔,既挡风又防凝露滴落。
2. 每班次首件做“热板温度校准”:将表面温度计放在热板中央,实测值与设定值偏差≤±3℃方可开机。
3. 吸热时间与板温同步修正:当环境温度<5℃,吸热时间延长10%;<-10℃,延长20%,并记录于《焊接参数追踪表》。
三、沟槽排水:把“水患”变成“水净”
暴雨后沟槽积水,浮力会让管身上浮,回填后产生悬空;泡水的焊口易出现气泡、银纹。
步骤:
1. 开挖同步埋设φ200 mm盲管,每30 m设集水井,井内放自动抽水泵,水位≥300 mm即启动。
2. 焊接操作台高于槽底0.5 m,焊区四周铺防渗布,防止雨水溅湿热板。
3. 每道焊口完成后立即用可重复使用的“Ω”型密封帽扣住管口,帽内放干燥剂包,杜绝水汽倒灌。
四、接口保护:让焊缝“穿雨衣”再回填
风沙、冰雹会砸伤 freshly made 焊缝,紫外线加速PE氧化。
措施:
1. 焊缝冷却至40℃以下后,缠绕两层黑色UV防护膜,搭接宽度≥50%,膜外再套抗冲击帆布套。
2 回填细土粒径≤10 mm,先人工抛填300 mm厚,用木质夯板轻夯,严禁机械直接碾压。
3. 当天气温骤升或骤降≥15℃时,次日对前一日焊口进行10%抽检,做卷边切除检验,发现裂缝立即返工。
五、过程巡检:把“事后堵漏”变成“在线纠偏”
恶劣天气变化快,仅靠最终验收无法挽回已隐蔽的缺陷。
做法:
1. 建立“天气—工序”双维度巡检表:风力≥6级、降雨≥10 mm/h、温度≤0℃时,每完成一道焊口立即用手机APP上传环境温度、湿度、焊机编号、热板实测温度、焊工代码、焊缝照片,云端自动比对标准值,超限立即红色预警。
2. 项目部设“恶劣天气质量官”,专职巡查保温棚、防风罩、抽水泵运行状态,每2 h填写一次《极端天气巡检记录》,发现问题10 min内停单整改。
3. 竣工资料中单独成册《恶劣天气焊接日志》,含照片、曲线、返工记录,为后期运营单位提供可追溯数据。
结语
PE燃气管在恶劣天气下施工并非“赌运气”,而是“拼细节”。把材料预热、焊接温控、沟槽排水、接口保护、过程巡检做成标准化动作,哪怕零下二十度、十级大风、暴雨如注,也能让每一条焊缝都经得起时间与气压的双重考验,真正守住城市燃气的“生命线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