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季 MPP 电力管施工特殊流程:防潮与排水的专项操作规范​

2025-09-29



每年六到八月,南方暴雨频繁,地下水位一夜上涨半米,MPP电力管若按常规流程铺设,极易出现管体浮起、沙土回淤、电缆受潮短路等事故。我们把五年雨季抢工经验浓缩成“四步十二节点”专项规范,只要按节点打卡,就能在暴雨窗口期完成零积水、零返工的一次性敷设。

第一步:进场材料“双干燥”

1. 管材到货先验“干燥证明”,管帽完好、内壁无水珠方可签收;若管内壁出现冷凝水,立即用工业鼓风机45℃热风循环30分钟,温度降到室温再入库。

2. 存放场地做0.3%坡度硬化,下设20cm碎石盲沟,上盖双层防雨布,周边挖30×30cm临时排水沟,24小时抽排,杜绝“材料泡水”这一最大隐患。

第二步:沟槽“预排水”先于放线

1. 放线前用挖掘机沿路由中心先挖一条30cm宽、50cm深的“导水沟”,每20米设集水井,3寸泥浆泵持续抽水,保证作业面水位低于槽底15cm。

2. 若遇淤泥层,抛填20cm厚碎石垫层后铺土工布,再正常开挖,既防槽壁坍塌,又切断毛细水上升通道。

第三步:铺设“三保险”防潮

1. 管口密封:每根管材切割后,用PE热缩帽+自融性防水胶带双层封口,胶带缠绕三层,搭接宽度≥胶带宽1/2,热缩帽加热至溢胶为止,确保“滴水不进”。

2. 接口防渗:MPP热熔对接前,用无水酒精擦拭铣削面,雨天加设移动防雨棚,熔接完成后立即用保温棉包裹冷却,防止骤冷产生微裂纹。

3. 电缆穿管后,在管端用发泡胶+堵头双重封堵,发泡胶填充深度≥10cm,堵头外侧刷聚氨酯防水涂料,阻断潮气顺缆芯渗入。

第四步:回填“分层排水”

1. 管顶20cm内用中粗砂人工回填,每回填10cm就用平板振动器走两遍,密实度≥90%,形成第一道“毛细水隔断层”。

2. 砂层以上再铺10cm厚级配碎石,内设Φ50mm打孔波纹管,坡度≥2‰,将渗透水引至检查井,实现“渗得进、排得出”。

3. 最上层用原土分层夯实,每层厚度≤30cm,压实度≥85%,表面做5%坡度散水,避免雨水在回填区滞留。

暴雨突袭应急口诀:“一抽二盖三检查”。抽——集水井水位超20cm立即启动水泵;盖——未回填段用防雨布整体覆盖,沙袋压边;检查——雨后复测槽底高程,若出现10cm以上积水,重新抽排并晾晒24小时再进入下一工序。

按此规范执行,去年厦门某110kV迁改工程在持续降雨17天的条件下,仍实现一次验收通过,绝缘电阻测试值≥1000MΩ,远高于国标500MΩ要求。雨季不再可怕,可怕的是用晴天思维做雨天工程;把防潮与排水做成“强制动作”,mpp电力管才能在地下30年稳如磐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