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海绵城市建设提速,公元 PE 盘管助力雨水收集管网搭建》

2025-08-18



入夏以来,南方多城遭遇极端降雨,城市内涝再次成为民生痛点。而在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”的背景下,构建高效的雨水收集管网,成为破解城市“看海”难题的关键一环。此时,公元PE盘管凭借其适配海绵城市需求的性能优势,正成为雨水收集管网搭建的“得力助手”。

海绵城市的核心是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,雨水收集管网作为“蓄”与“排”的连接载体,需要兼顾耐腐性、密封性和施工效率。传统混凝土管材或铸铁管常因长期接触雨水、泥沙导致腐蚀渗漏,且需分段运输、大量接头,不仅施工周期长,还易成为雨水收集系统的“短板”。而公元PE盘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(HDPE)原料,从根源上解决了这些问题——材质本身耐酸碱、抗冲击,即便埋在地下几十年,也不会因土壤腐蚀或外力挤压出现开裂;光滑的内壁能减少水流阻力,提升雨水传输效率,甚至可降低管网堵塞风险。

施工便捷性是公元PE盘管的另一大优势。不同于传统管材的“段状”运输,PE盘管可盘卷成圆柱形整体运输,不仅节省运输空间,还能大幅减少现场土方开挖量。在某新建小区的海绵城市改造中,施工团队仅用3天就完成了1.2公里的雨水收集管网铺设——通过“拖拉法”将盘管直接拉入预先挖好的沟槽,无需逐段拼接,接头数量比传统管材减少80%,有效降低了渗漏隐患。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:“以前铺混凝土管得折腾半个月,现在用公元PE盘管,又快又稳,雨季试运营时雨水收集率比预期高了25%。”

除了材质和施工优势,公元PE盘管的“适配性”也贴合海绵城市的多样化需求。无论是道路绿化带下的“浅埋式”管网、公园湖泊旁的“生态型”收集系统,还是商业综合体的“屋顶雨水回收”管网,都能找到对应的规格——从DN200到DN800的管径覆盖,满足不同场景的雨水流量要求。更重要的是,公元管道始终将品质放在首位:每批PE盘管都遵循GB/T 13663-2018国家标准生产,出厂前经过压力测试、拉伸试验等10余项检测,确保产品性能稳定;针对复杂地形的项目,还会提供技术团队上门指导,从管网设计到施工调试全程跟进,让客户“用得放心”。

随着海绵城市建设从“试点”转向“全面推进”,雨水收集管网的需求正以每年20%的速度增长。公元PE盘管凭借“耐腐、高效、便捷”的核心优势,不仅帮助城市解决了内涝痛点,更推动雨水资源从“排走”转向“利用”——比如某城市公园用PE盘管搭建的雨水收集系统,每年可回收雨水约5000立方米,用于灌溉绿化和补充景观水,既节约了自来水用量,又减轻了市政排水压力。

从“逢雨必涝”到“海绵吸水”,城市的生态转型需要每一个环节的精准发力。作为塑料管道行业的品牌,公元管道始终聚焦海绵城市建设需求,通过优化PE盘管的性能、简化施工流程,为雨水收集管网搭建提供“可靠选项”。未来,随着更多城市加入海绵城市建设行列,公元PE盘管也将继续发挥优势,为构建“会呼吸的城市”注入更多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