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张,怎么又挖开了?”
“pe管拉回去试压,全线漏水,监理让返工。”
“交底单上不是写得很清楚吗?”
“写是写了,可没人讲明白,工人按PVC那套习惯干,能不漏?”
这样的对话,每天在各地顶管工地重复。PE拖拉管看似简单,一旦技术交底流于形式,等待你的就是返工、罚款、甚至道路塌陷。今天用一线血淋淋的教训,把PE拖拉管顶管交底拆成5个必须刻在工人脑子里的要点,照做就能一次成优。
1 管材验收:别让“外观完好”骗了眼
现场常犯毛病:只看表面无划痕就签收,结果壁厚负差0.4mm,回拖时被地锚拉成“面条”。
交底硬核动作:
①每捆管抽检2根,用π尺测平均壁厚,负差>0.3mm直接退场;
②用强光手电照内壁,发现“水纹状”熔接线立即退货,那是回料超标信号;
③记录管系列(SDR11/17.6),现场用油性笔写在管身,防止工人混用。
2 熔接温度:差5℃,焊缝就能成“脆骨”
PE管对温度敏感,环境温度<5℃时,吸热时间要延长10%,工人若照搬常温参数,焊缝边缘会出现“冷翻边”,拉管时从焊口整齐断裂。
交底硬核动作:
①现场挂“熔接参数看板”,按管径、壁厚、环境温度三变量查表;
②焊机必须显示实时温度,工人拍照上传微信群,监理秒批;
③冬季施工,用保温毯把焊口两端包起来,冷却时间延长20%,杜绝“风淬”。
3 导向孔轨迹:少1°,管线就爬进别人家地基
设计给的轨迹表只是“理论值”,现场岩粉、孤石、旧混凝土基础都会把钻头挤偏。工人若只凭“手感”,很容易把管线打到相邻建筑物下,引发后期沉降投诉。
交底硬核动作:
①开钻前用RTK把入土点、出土点、控制点三维坐标全部打桩,误差≤3cm;
②每钻进3m,手持导向仪复测倾角、方位角,偏差>1%立即回抽重钻;
③遇到≥30cm孤石,先下套管护壁,再换牙轮钻头慢磨,禁止“暴力顶进”。
4 回拖力计算:超1kN,管壁就被“瘦身”
工人常以为“拉力越大越好”,结果回拖力超过管材屈服强度50%,管壁被永久拉薄,后期通球试压直接爆管。
交底硬核动作:
①回拖前用“土压+摩阻”公式算最大回拖力,现场写在白板:F=πD²Lγ/4+πDLμ;
②拉力表必须经第三方标定,每500m记录一次峰值,超算定值立即停拖;
③采用“浮力平衡”法:管尾封帽,注水1/3管容积,降低净浮力30%,回拖力瞬间下降。
5 现场签字:不交底、不签字、不动火
很多工地把交底会拍成照片就算“完成”,工人根本没听。
交底硬核动作:
①班前十分钟“站班会”,技术员用模型管演示熔接、回拖全过程,工人轮流复述;
②交底单用“问答式”:让工人手写“熔接温度区间”“回拖力上限”,不会写不许上岗;
③把交底单贴在钻机操作室,监理随机抽问,答错罚款200元,当天现金交清,效果立竿见影。
结尾彩蛋
把以上5张交底卡片做成防水膜,挂在每台焊机、钻机、试压泵旁,让工人抬头就能看到。三个月后,同一班组再没出现返工,甲方验收一次通过,省下的材料、机械、人工费足够给工人多发一个月奖金。技术交底不是“走过场”,而是让每一根PE管在黑暗的地层里,沿着正确的轨迹,安全地“游”到终点。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