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师傅,沟槽再挖宽5厘米,今天就能熔完。”——现场最常听到的这句话,背后藏着CPVC电力管被强制返工的真正元凶:作业空间预留不足。沟槽一旦过窄,热熔焊机摆不开、管身弯曲半径被“卡脖子”,后期电缆抽拉、故障检修更是寸步难行。想把隐患消灭在挖土阶段,先把下面四条“硬尺度”刻进施工日志。
一、最小沟槽宽度:管外径×2.5
以DN175管为例,外径200 mm,沟槽底净宽≥500 mm。数值不是拍脑袋,而是“管身+热熔模头+焊机钳臂”三者叠加后的极限占地,再留50 mm安全裕量。低于此值,焊机无法垂直下压,接口易出现“假熔”。
二、侧壁距:≥300 mm
沟槽两侧距管外壁各留300 mm,保证工人半蹲操作,手臂可360°转动;同时给电缆牵引滚轮、转弯滑轮预留锚固点。城市人行道下方常遇混凝土侧石,可采用“外扩槽壁+砖砌保护”方式,严禁削薄管侧覆土换取宽度。
三、覆土深度:人行道≥700 mm,车行道≥1000 mm
覆土过浅,车辆荷载直接传至管体,横向变形挤压作业空间,后期维护需二次开挖。深度达标后,沟槽宽度可不再额外加放,节省土方。
四、转弯段加宽:弯曲半径×1.2
cpvc电力管常温最小弯曲半径为20倍外径。DN175管转弯半径4 m,沟槽宽度需再放大1.2倍,即底宽由500 mm扩至600 mm,防止管身回弹贴壁。若遇连续S弯,两段转弯区间隔≥10 m,中间留直线过渡段,避免“麻花”应力集中。
现场落地三步法
1. 放线:用喷漆在地面标出“管中心线+两侧300 mm边线”,挖机手一眼看懂,减少超挖。
2. 验槽:铺10 cm中砂垫层后,用钢筋头插入检测“底宽—500 mm”是否贯通,不合格立即返修。
3. 保空间:热熔期间槽口两侧插彩条旗,禁止堆土、堆砖,把“操作面”划成临时禁区,监理签字后方可回填。
记住,沟槽宽度不是“多挖浪费”,而是给CPVC电力管买一份“终身保险”。按上面尺度一次成型,验收时不用塞红包,更不用半夜返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