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随着城市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,电力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成为保障区域发展的关键。MPP电力管以其优异的耐高温、耐外压、绝缘性能及便捷的施工特性,在新区电力管网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。针对新区电力管敷设工程量大、工期紧、线路复杂的特点,集群施工模式应运而生,而多机组协同作业则是确保集群施工高效、安全、有序进行的核心保障。本文将围绕城市新区mpp电力管集群施工中的多机组协同作业方案展开探讨。
在集群施工正式启动前,科学周密的前期规划与准备工作是多机组协同作业的基础。首先,需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与图纸会审,明确各MPP电力管线路的走向、埋深、管径规格、节点分布以及与周边地下管线、构筑物的相对位置关系。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和工程量,将整个集群施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作业单元。结合各作业单元的地质条件、施工难度和工期要求,合理配置施工机组数量及类型,如顶管机组、定向钻机组、开挖敷设机组等,并明确各机组的作业范围和任务目标。同时,制定详尽的施工进度计划,对各机组的进场时间、施工顺序、工序衔接节点进行统筹安排,确保整体施工节奏的协调性。此外,还需建立统一的材料供应与调度中心,保障MPP管材、辅材及施工机具的及时供应,避免因资源短缺导致机组窝工。技术交底与安全培训也至关重要,确保所有参与协同作业的机组人员明确施工技术标准、质量控制点及安全操作规程。
多机组协同作业的核心在于“协同”二字,其实施过程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。一是建立高效的现场指挥与通讯协调机制。设立集群施工总指挥部,配备经验丰富的现场总指挥和各专业协调人员,通过对讲机、微信群组、调度会议等多种方式,实现各机组间的实时信息互通。总指挥部负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施工计划,协调解决机组间可能出现的交叉作业干扰、资源冲突等问题。例如,当A机组进行顶管作业时,需提前通知相邻区域的B机组调整施工时段或作业方式,避免振动或沉降对其造成影响。二是强化工序衔接与交叉作业管理。在集群施工中,各机组的施工工序并非完全独立,需紧密衔接。如测量放线组需先行对各机组作业区域进行精确放样;基坑开挖机组完成工作井、接收井或沟槽开挖后,顶管机组或敷设机组需立即跟进;管道敷设完成后,后续的接口处理、土方回填、路面恢复等机组需及时入场。通过制定详细的工序衔接流程卡,明确各工序的交接标准和责任方,确保无缝对接。对于不可避免的交叉作业,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,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隔离设施,指派专人进行现场监护。三是统一质量与安全管控标准。尽管各机组独立作业,但质量与安全标准必须统一。总指挥部应组织质量安全巡查小组,定期对各机组的施工质量(如MPP管材的焊接质量、管道轴线偏差、高程控制等)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,确保整个集群工程质量达标,安全生产无事故。
多机组协同作业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,也对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。通过合理调度,可以实现施工设备、人员、材料的最大化利用。例如,在某一机组因等待材料或设备检修而暂停作业时,可将其部分闲置人员或小型机具临时调配至其他繁忙机组提供支援。此外,利用BIM技术或施工管理软件对各机组的施工进度、资源消耗进行动态监控与分析,有助于及时发现协同作业中的瓶颈问题,并进行针对性优化,进一步提升整体施工效能。
综上所述,城市新区MPP电力管集群施工采用多机组协同作业方案,是应对大规模、快节奏建设需求的有效途径。通过科学的前期规划、高效的现场协调、严密的工序管理以及统一的质量安全控制,可以充分发挥各机组的专业优势,实现“1+1>2”的协同效应,从而确保电力管网工程优质、高效、安全地完成,为城市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。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,还可进一步探索智能化协同管理手段,不断提升集群施工多机组协同作业的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