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昨晚还好好的一条线,今早一敲就碎。”这是北方工地最怕听到的噩耗。PE拖拉管在低温下分子链收缩,应力集中,稍受外力便出现银纹,再降温直接脆断。想把损失降到零,必须把“保暖”当成一道正式工序,而不是临时抱佛脚的补丁。下面这份清单,按时间顺序写进施工日志,照做就能让监理在零下二十度的清晨也挑不出刺。
一、材料进场先“体检”
1. 外观:管身色泽均匀,无发白、无划痕;端口平整,无鱼鳞状裂纹。
2. 温度:随车携带数字测温枪,管表温度低于5 ℃一律拒收,退回仓库在15 ℃室内缓温24 h。
3. 时间:上午十点前、下午四点后不准卸车,避开一天最冷时段。
二、预热——让管子先“热”起来
1. 搭建临时暖棚:用脚手架+防火篷布围出三面墙,顶部留30 cm通风口,防冷凝水滴落。
2. 电热毯环裹:220 V工业电热毯宽度50 cm,搭接长度≥10 cm,恒温45 ℃,每半小时巡检一次,管壁手感“温热不烫手”即可。
3. 时间控制:DN200以下管道预热≥30 min,DN200及以上每增加100 mm口径多加15 min,确保管截面温度均匀。
三、牵引过程——速度就是温度
1. 动力头低速档:回拖速度控制在0.3 m/min以内,减少分子链拉伸应力。
2. 伴热绳随行:把自限温伴热绳绑在管外壁,随管一起拖入孔道,通电后表面维持10 ℃,绳尾预留20 m接入发电机,方便后续补热。
3. 润滑泥浆升温:拌浆池内插入3 kW浸入式加热棒,泥浆温度保持15 ℃以上,既减摩又保温。
四、回填——细沙+保温被双保险
1. 第一层:10 cm厚干燥细沙,手抓成团、轻碰即散,不含冰碴。
2. 第二层:铺设1 cm厚橡塑保温被,搭接5 cm,防止冷空气沿孔壁对流。
3. 第三层:原土分层夯实,每层20 cm,夯实度≥90 %,用蛙夯机“一夯压半夯”,避免空鼓透风。
五、夜间巡检——把隐患冻死在萌芽
1. 红外测温:每50 m测一个断面,地表温度低于-5 ℃立即加盖保温毡。
2. 注水保压:回拖结束后立即注水至设计压力1.5倍,稳压2 h,压力降≤0.05 MPa视为合格,水柱本身即蓄热体。
3. 记录影像:用手机拍摄每段保温层搭接、回填、测温照片,自动上传云端,方便后期溯源。
六、常被忽略的三处死角
1. 检查井接口:井壁与管口之间用聚氨酯发泡填实,外贴铝箔反射膜,阻断冷空气顺管壁渗入。
2. 弯头内侧:曲率半径小,应力最大,需加宽电热毯包裹,并增贴一层5 mm厚橡塑板。
3. 牵引机锚固坑:坑底铺5 cm厚挤塑板,防止地冻隆起把管子顶弯。
七、应急锦囊——万一降温到-25 ℃
1. 迅速断电停拖,保持孔内泥浆循环,防止塌孔。
2. 用土工布+棉被把暴露管段包成“粽子”,外层再覆塑料薄膜防水。
3. 调用柴油热风机向孔道口持续送热风,温度控制在30 ℃,每20 min测一次管表温度,回升至5 ℃以上再继续回拖。
把以上步骤写进技术交底,签字确认责任到人,冬天再冷,PE拖拉管也能安然入地,开春一测,压力稳、无渗漏,甲方验收一次过。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