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天又把管子拉裂了!”夜里十一点,老周在工地微信群甩出一张照片:MPP管外壁一道20厘米长的裂缝,像咧开的嘴。类似场景在全国无数电力排管、通信拉管现场轮番上演。把问题列成清单,逐条拆解,才能少交学费。
一、变形:不是管子不硬,是土太“软”
成因:沟底不平、回填含砖块、机械碾压过界,侧向支撑瞬间消失,管材椭圆度一夜超标。
危害:电缆穿不过、内径缩小20%,拉线阻力翻倍,后期只能暴力牵引,护层被拉花。
应对:①沟底铺10cm中粗砂,用平板振捣器“两进两退”找平;②两侧回填15cm一层,人工木夯夯实,密度≥90%;③上方0.5m内禁止机械直接碾压,用“钢板+枕木”过渡。
二、纵向开裂:热熔口刚焊完就炸
成因:焊接温度280℃却赶进度,没翻边就强行加压,熔缝处留下隐形冷缝;夜间降温快,管材收缩集中在一道薄弱口。
危害:雨水顺着裂缝灌进,电缆长期泡水,4个月绝缘下降40%,供电所跳闸。
应对:①冬季施工搭防风棚,焊口处贴“保温毯”缓冷;②热熔对接必须“双翻边”,翻边对称高度2~4mm;③焊完冷却时间≥壁厚×1min,禁止淋水降温。
三、横向裂纹:回填“大石头”是隐形刀
成因:铲车图省事,直接把建筑渣土倒进沟,600mm石块棱角像凿子,一点压实就硌穿管壁。
危害:裂纹肉眼难见,电缆敷设后外护套被割出口子,运行三年出现电树放电。
应对:①回填土“三检”:手选—筛分—再手选,粒径≤20mm;②每30cm一层,用蛙夯顺管方向“品字形”夯实,密实度抽检每百米3点,不合格整段返工。
四、接口错位:沟槽“S”形漂移
成因:测量放线只打中心桩,沟槽偏位20cm,管材强行弯曲拼接,接口呈“台阶”。
危害:拉缆时阻力峰值增加3倍,钢丝绳断丝,穿管机马达过载烧毁。
应对:①开挖前“双线控制”:中心线+边线,每5m设龙门板;②每根管材入沟前复核轴线,偏差>1%DN立即返挖;③转弯段使用成品弯管,禁止现场烤弯。
五、上浮:雨后“管漂”现场
成因:砂层含水饱和,浮力大于管自重+上覆土重,早晨一看,管子像潜艇一样浮出20cm。
危害:标高错位,与井口对接不上,只能锯掉重接,废管废人工。
应对:①计算抗浮:管顶覆土厚度≥1.2倍管外径,不满足则加设沙袋压重;②分段回填,每层≤20cm,边填边加水沉降,一夜后再复查标高;③暴雨后复测,发现上浮立即抽排积水,顶部压沙袋稳管。
六、热熔焊口“假焊”:外表漂亮,里面没熔
成因:铣刀钝化,端面起毛刺;加热板粘焦料,温度分布不均,实际熔深只有壁厚30%。
危害:运行期受土壤剪切力,焊口瞬间脆断,整段电缆被拉出,抢修停电8小时。
应对:①每天首件做“切片实验”,切5mm厚试片,无孔洞、无缝隙方可继续;②加热板每焊10道口就用酒精钢丝刷清渣,温度偏差≤±5℃;③雨天搭移动棚,杜绝“带水焊接”。
七、穿越道路沉降:车一过,路面“跳车”
成因:顶管或拖拉管后,注浆量不足,外壁与土体留空腔;半年内路基下沉5cm。
危害:市政处开罚单,返修还要断路。
应对:①扩孔直径≥管外径1.4倍,注浆分“三次”:拖管同步注、24h后补注、7天后终注,注浆量≥1.3倍理论空隙;②采用膨润土+水泥浆(比例7:3),压力0.3~0.5MPa,稳压30秒;③完工后做雷达检测,空洞率>5%立即二次注浆。
八、井口“啃边”:电缆进出就被割
成因:井筒砌筑时,砖块直接压在管口,棱角像刀刃;电缆来回抽动,外护套被啃出凹槽。
危害:水分沿凹槽渗入,主绝缘形成水树,击穿只是时间问题。
应对:①管口与井壁之间用“喇叭口”过渡,安装PE护缆套,半径≥电缆外径10倍;②井筒浇筑前,管口周边加5cm厚软质橡胶板,做“柔性缓冲带”;③电缆敷设完,用防火泥做“内封口”,杜绝来回窜动。
九、紫外线“晒伤”:临时暴晒一月,强度掉30%
成因:工地赶工期,管子露天堆三个月,表面粉化、起毛。
危害:环刚度下降,回填后轻微受压即变形。
应对:①堆放高度≤1.5m,两侧用黑色遮阳网全覆盖;②超过21天未使用的管材,下沟前抽样做环刚度复测,下降>10%直接报废;③夏季“随用随拉”,工地设置“阴凉走廊”,减少暴晒时间。
十、野蛮穿缆:钢丝“锯”管
成因:电缆盘重达8吨,用拖拉机硬拖,速度5m/s,管内钢丝网套像锯条,来回摩擦。
危害:管内壁被拉出沟槽,形成尖角,后续电缆外护套被割。
应对:①采用“履带输送机+滑轮组”组合,速度≤0.5m/s;②管口加装“喇叭形滑轮”,半径≥电缆外径15倍;③牵引力实时数显,超过0.5kN立即停机排查。
把清单贴在工具箱盖内侧,每完成一道工序就打钩。少一次返工,就多一次利润。下次夜里,微信群里的照片,希望是“顺利贯通”的笑脸。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