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刚铺好的pe管,被土方车一压就扁,返工费又搭进去几万!”——这样的吐槽在工地群里几乎每月刷屏。PE管柔韧性好,可一旦埋深不足、回填粗暴,再强的“筋骨”也扛不住几十吨的重压。想把返工率降到零,下面5个防护要点必须刻进施工日志。
.jpg)
1. 选材先“量体”:SDR11别冒充SDR17
同样外径,壁厚差1毫米,环刚度能差出20%。设计图纸写清SDR值,现场收货用游标卡尺逐根复检,壁厚不达标直接退场,不给“薄壁管”任何蒙混机会。
2. 埋深是底线:车行道下≥1.2 m,人行道下≥0.9 m
用钢筋棍在槽底戳出深度标尺,每5 m拍照留痕;遇到浅埋段,先浇10 cm C15混凝土保护板,再铺20 cm中砂,给管道穿上“防弹衣”。
3. 回填分三层:细砂—中砂—原土,每层20 cm人工夯
把大块建筑垃圾、石块、冻土一律清走;细砂填到管顶15 cm,用木质夯板轻拍,防止“点荷载”硌伤管壁;中砂层以上才允许机械碾压,且履带车重量≤12 t。
4. 警示带+钢板:双保险,碾压先预警
管顶30 cm处铺设印有“燃气PE管”字样的黄色警示带,再盖一块3 mm厚镀锌钢板,宽度超出管径各20 cm。后期第三方开挖先碰到钢板,工人就会停手呼叫现场员。
5. 巡检不过夜:碾压后2小时内激光测径
用便携式激光圆度仪扫描管道,椭圆度>5%立即换管;<5%可采取“砂袋加压校圆”,24小时后再复测,确认无回弹方可通水试压。
牢记口诀:“厚管、深埋、细回填、先警示、勤测圆”。把5步写进技术交底,碾压变形从此不再是PE管的“职业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