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孔打歪了,管子已经回拖80米,现在卡得死死的,还能救吗?”夜里十一点,施工群里弹出这条消息,配图是一段被挤成“S”形的pe管。作为在非开挖工地泡了十二年的老“管”家,我回了一句:能救,但得先让孔“回头”。下面把刚在苏州吴中区做完的一套“PE拖拉管纠偏组合拳”原封不动搬出来,谁遇到谁抄作业,保准不翻车。
一、先判“病情”——三张照片定生死
1. 把探头重新塞进导向孔,每两米测一次深度与左右偏差,生成“孔迹线”。
2. 对比设计轴线,若偏差>5%D(D为管径)或曲率半径<1200D,就必须纠偏;反之可强行回拖,但寿命打折。
3. 用回拖力曲线二次验证:拉力突升点即为“病灶”中心,误差不超过±0.3米。
二、三件“手术刀”——工地就能攒出来
① 液压扶正器:40 cm长、两瓣式,内径比管外径大10 mm,自带4只小行程油缸,可提供最大8 kN侧向推力。
② 万向铰接拉杆:前段钢拉杆+后段PE短节,中间用万向节连接,允许转角3°,保证推力不“硬掰”管壁。
③ 可膨胀扶正套:橡胶+钢板复合,充气后外径比钻孔大15 mm,像“轮胎”一样把后半段孔撑圆,给前方留出纠偏空间。
三、七步“回魂”——30分钟让孔回到中线
步骤1:停钻、停拖,保持孔内泥浆循环,防止塌孔。
步骤2:在“病灶”后2米处切断PE管,露出平整端面,把液压扶正器套在管头。
步骤3:把万向铰接拉杆穿进扶正器,前接切削喷头(喷头比导向孔小一级),后接钻机回转接头。
步骤4:低速开泵,压力0.8 MPa,只冲不转,让喷头在偏差侧切削10 cm,形成“侧向空腔”。
步骤5:给液压扶正器加压至6 kN,持续20秒,让管头向设计轴线“迈一步”;同时钻机轻推,保持1.5 kN轴力,防止“硬顶”折管。
步骤6:卸压、回拖0.5米,再测一次孔迹线,若偏差回到2%D以内,视为合格;若仍超标,重复步骤4~5,最多3个循环。
步骤7:孔道合格后,把可膨胀扶正套送进“病灶”段,充气0.4 MPa,撑孔5分钟,让孔壁应力重新分布;随后放气、撤出工具,继续回拖,一气呵成到接收井。
四、术后“康复”——别让小病变老伤
1. 回拖完成后,在偏差段再补一轮膨润土+聚合物泥浆,比重1.05~1.08,置换孔内劣质浆,防止后期沉降。
2. 48小时内用探头复测一次,若回弹量>1%D,立即二次注浆填充。
3. 竣工资料里把纠偏段单独成册,下次同区域施工直接避开该地层,省得再“踩坑”。
五、成本账——救一条管比换一条省多少
按DN315 PE管算,若废弃重打,材料+机械+路面赔偿≈4.2万元;用上述方案,工具租赁+人工+泥浆不到7千元,省下的3.5万足够给工人发双薪。更重要的是,路面不用开膛破肚,甲方第二天就能铺沥青,工期从7天缩到1天,罚款变奖金。
写在最后
导向孔走偏不是“癌症”,早发现、准测量、用对工具,PE拖拉管完全能“拐”回正道。记住一句话:孔可以歪,思路不能歪,按上面七步走,深夜的求救信息就会变成“已回拖到位,准备试压”。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