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地最怕什么?不是没活干,而是活干完又返工。PE拖拉管顶管一旦出问题,地面塌了、水淹了、钱也飞了。我把十年现场踩过的坑,浓缩成这份“通病防治手册”,照做就能让监理闭嘴、甲方点头。
一、熔接缝鼓包:看似小事,实则定时炸弹
症状:管内壁出现环形鼓包,回拖时突然阻力飙升。
病根:热熔温度不到位,冷却时间被压缩,焊缝里藏着“虚焊”。
防治:
1. 冬季施工必须搭棚,风速>3m/s立即停止焊接;
2. 用红外测温枪实测焊口温度,210℃±5℃再落刀;
3. 冷却阶段严禁移动管段,夏天至少保压8分钟,冬天延长到12分钟。
现场口诀:“温度不到不撒手,冷却不够不走管”。
二、管体“拉瘦”:外径瞬间小一圈
症状:回拖力正常,管材却缩颈3%以上,后期通球卡死。
病根:拖拉速度>12m/min,管壁分子链被拉错位,产生冷拉伸。
防治:
1. 回拖曲线分段设限:0→30m,速度≤6m/min;30→终点,≤10m/min;
2. 每200米暂停5分钟,让PE分子“回弹”;
3. 采用SDR11厚壁管,环刚度≥8kN/m²,给安全加一道铁布衫。
三、接口错位:肉眼看不见,通水就爆
症状:试压0.8MPa,十分钟掉压0.06MPa,找不到漏点。
病根:两管端面铣削后未对中,错边量>0.5mm,形成V形缺口。
防治:
1. 铣削完用钢直尺“十字交叉”复检,错边>0.3mm立即重铣;
2. 热熔对接时,液压缸压力保持0.15MPa,防止回弹;
3. 焊口自然冷却到60℃以下再撤夹具,杜绝“热撕”。
四、泥浆“抱管”:回拖力突增200kN
症状:钻机咆哮,拉力表瞬间爆表,管纹丝不动。
病根:膨润土比例失衡,孔壁形成“泥饼”,把管死死裹住。
防治:
1. 泥浆粘度控制在45~55s(马氏漏斗),含砂量<1%;
2. 每钻进100米,注入5%润滑剂(高分子聚合物),给管穿“溜冰鞋”;
3. 回拖前用“清孔器”双向旋转2次,把泥饼削成渣。
五、地面沉降:通车后路面“张嘴”
症状:竣工半年,柏油面出现5cm错台,市政电话打爆。
病根:扩孔直径>管外径1.5倍,泥浆流失形成空洞。
防治:
1. 扩孔级差控制在管径的1.2倍以内,分三级回扩,杜绝“一口吃胖”;
2. 注浆填充采用“水泥+粉煤灰”1:1浆液,压力0.3MPa,稳压3分钟;
3. 完工后做雷达扫描,发现空洞立即补注,别等车子掉进去才后悔。
六、快速自检表:十分钟堵住漏洞
1. 熔口是否对称?用游标卡尺量“翻边”高度,误差≤0.1×壁厚;
2. 管身有无划痕?>1mm深的划痕必须用刀刨平,再热熔补片;
3. 回拖力曲线是否平滑?出现“尖峰”立即停拖,清孔后再战;
4. 竣工资料是否同步?焊口编号、压力记录、泥浆配比表当天归档,不给审计留尾巴。
把这本手册贴在钻机操作室,让班长每天念一遍。PE拖拉管顶管想返工?除非地球不转。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