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空壁缠绕管因其优异的性能,在市政排水、工业排污等领域应用广泛。然而,在实际安装施工过程中,若操作不当,易引发各类问题,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。本文总结了10个常见的施工错误及对应的避坑指南,帮助施工人员规范操作,确保管道系统安全稳定运行。
一、管材检查不到位,隐患从源头埋下。部分施工单位在管材进场时,未严格检查外观质量、规格尺寸及产品合格证明,导致存在裂纹、凹陷、壁厚不均等缺陷的管材被投入使用。避坑指南:管材到场后,应逐根检查,查看表面是否光滑无损伤,管口是否平整,管径、壁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并核对产品合格证、检验报告等文件,杜绝不合格产品入场。
二、管沟开挖不规范,管道受力不均。管沟开挖时,若沟底平整度不够、存在尖锐石块等硬物,或超挖、欠挖现象严重,会使管道敷设后受力不均,易造成管道损伤。避坑指南: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管沟开挖尺寸,开挖过程中及时清除沟底杂物,对松软地基进行夯实处理,确保沟底平整坚实。必要时铺设垫层,避免管道直接接触硬物。
三、管道基础处理不当,影响整体稳定性。管道基础是支撑管道的关键,若基础材料选择不合适、压实度不足,易导致管道沉降、变形。避坑指南:按照设计要求选用砂石、灰土等合适的基础材料,分层摊铺并夯实,确保基础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。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,可采取加固措施,如铺设土工格栅等。
.jpg)
四、连接操作不规范,渗漏风险大。连接是管道安装的核心环节,常见错误包括热熔或电熔连接时温度、时间控制不当,接口清理不彻底,连接后未冷却到位就移动管材等,这些都会导致接口密封不严,出现渗漏。避坑指南:严格按照管材说明书要求进行连接操作,连接前清理管口油污、杂质,保证接口干燥清洁。控制好热熔或电熔的温度和时间,连接后待接口充分冷却固化,避免外力干扰。
五、接口质量检查疏漏,问题难以及时发现。连接完成后,若未对接口进行全面检查,一些隐性的质量问题如虚焊、假焊等难以发现,为后期运行留下隐患。避坑指南:采用目测、手摸等方法检查接口外观,查看是否有翻边不匀称、裂纹、孔洞等缺陷。对于重要工程,可进行打压试验或气密性试验,确保接口密封性能良好。
六、下管操作不规范,管材易受损。下管时若采用野蛮施工,如拖拽、抛掷管材,或使用的吊具不当,易造成管材磕碰、划伤,甚至出现裂痕。避坑指南:下管前检查吊具是否完好,根据管材重量和长度选择合适的吊装方式,确保吊装平稳。人工下管时,动作要协调一致,避免管材与管沟壁或其他物体碰撞。
七、回填土选择与回填方法错误,管道易受挤压。回填时使用含有大块石块、冻土的土壤,或回填速度过快、未分层夯实,会使管道承受过大压力,导致变形、破裂。避坑指南:选择粒径较小、无尖锐杂物的素土或沙土进行回填,回填应分层进行,每层厚度不宜过大,采用人工或机械夯实,确保回填土密实度符合要求,避免对管道造成额外压力。
八、管道坡度控制不佳,影响排水效果。管道安装时若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,坡度太小会导致排水不畅,淤积杂物;坡度太大则可能加快水流速度,冲刷管道。避坑指南:施工前精确测量放线,按设计坡度设置管道高程。安装过程中使用水准仪等工具实时监测,确保管道坡度均匀一致,满足排水需求。
九、忽略管道与其他管线的交叉保护,安全隐患多。施工中未充分考虑与其他地下管线的交叉情况,未采取有效的隔离、保护措施,可能导致施工时损坏其他管线,或后期其他工程施工对本管道造成破坏。避坑指南:施工前详细了解地下管线分布情况,绘制管线交叉图。对交叉部位,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套管、支墩等保护措施,确保管道之间互不影响,安全运行。
十、闭水试验不规范,无法验证工程质量。闭水试验是检验管道严密性的重要环节,若试验前未封堵好管口,试验水位、浸泡时间不符合标准,或观测记录不准确,都无法真实反映管道的渗漏情况。避坑指南:闭水试验前,认真封堵管道两端及所有预留孔洞,确保试验段密封。试验水位应高于试验段上游管道内顶一定高度,浸泡时间满足要求后,观测并记录渗水量,确保符合规范标准。
总之,中空壁缠绕管安装施工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,重视每一个细节,避免上述常见错误。只有规范施工,才能确保管道系统的施工质量,延长其使用寿命,发挥良好的排水排污功能。施工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,提高操作技能,确保工程顺利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