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管子又焊歪了!”老李蹲在沟槽边,看着刚焊好的pe管接口冒出细小的气泡,心里直打鼓。工期紧、人手新,操作不规范就像定时炸弹,一旦爆管,返工成本比材料费还贵。想把隐患扼杀在摇篮?先把这5个培训重点刻进施工队的骨子里。
一、材料进场先“体检”
别把管子当柴火堆。培训第一步,让工人养成“先验后搬”的习惯。查看外壁是否光滑无划痕,用卡尺测壁厚,用酒精擦端口去氧化层,再核对压力等级与SDR值。把不合格管子当场贴红签,拍照存档,谁签字谁负责,杜绝“带病上岗”。
二、焊接温度用“手账”记录
PE管怕热又怕冷。培训现场发一本“焊接手账”,每焊一道口,记录环境温度、焊机型号、加热板温度、吸热时间与冷却时间。用红外测温枪现场抽检,发现温度偏差±5℃立即停焊。让工人亲手写一次,比听十次课更记得住。
三、沟槽回填分“三层”
“一次埋死”最害人。培训时把沟槽剖面画成漫画:底层10cm细沙“枕”着管子,两侧人工回填20cm细土,用木质夯板轻夯,再上机械回填。每层留照片、签字、测标高,像做蛋糕一样分层,既防石头硌管,又防沉降拉裂焊口。
四、压力试验“双保险”
水压不够,气体来凑。培训强调:先用水压1.5倍设计压力稳压1小时,压降≤0.05MPa为合格;再通压缩空气0.6MPa,用肥皂水刷焊口,无气泡才算过关。把压力表读数拍视频发群里,甲方、监理、施工三方同框,谁也别想改数据。
五、安全文明“每日清”
工地乱,事故来。培训最后十分钟,让工人自己拍“最不雅角落”,然后限时30分钟清理。管口封盖、余料归堆、机具断电,拍对比照上传。连续三天达标,班组奖一箱矿泉水;不达标,晚上加练“安全操”,让汗水代替罚款。
结课那天,老李把焊机温度贴撕下,贴在笔记本首页:“温度控得好,管子不会跑。”培训不是走过场,而是把错误动作练成条件反射。下次再听到“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”,就把这5张漫画甩给他,让标准成为习惯,让习惯成为安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