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地上的老师傅常说:“翻边是pe管热熔对接的‘脸面’,脸不好看,里子多半也有伤。”可现实里,翻边一边高一边低、内侧褶皱、切口斜歪等“翻车现场”仍屡见不鲜。翻边不均匀不仅影响视觉验收,更意味着焊缝内部可能出现虚焊、冷缝,后期一旦爆管,返工成本是材料费的5倍以上。想把翻边做平做匀,其实只需盯紧4个操作细节,今天一次讲透。
一、热熔温度:别让“高烧”毁掉材料
.jpg)
PE100的推荐熔融温度是210±10℃,很多机组却习惯一把“大火”烧到230℃,觉得“烫一点保险”。结果管端材料降解,熔浆变稀,翻边像“摊煎饼”,边缘薄厚失控;温度低于190℃时,熔池不足,翻边又像“咬不动”的牛皮糖,出现锯齿状缺口。
正确做法:
1. 每天开工前用点温枪实测加热板表面三点,取平均值,误差超过5℃必须校准;
2. 环境温度低于5℃时,把加热板设定值提高5℃,并对管端进行60秒预热,驱散表面水汽;
3. 换模头或停机超过30分钟,空载运行10分钟,让整块钢板回温均匀再上车。
二、焊接压力:分阶段给压,翻边才能“对称长个儿”
很多人一条压力走到底,翻边当然“歪屁股”。PE热熔对接必须分三段压力:拖动、熔融、冷却。
1. 拖动阶段:用0.15MPa的“轻压力”让两端面紧贴加热板,仅保持密封,不让材料大量溢出;
2. 熔融阶段:在达到翻边高度1.0~1.5倍管壁厚时,立即卸压至0MPa,让分子链自由扩散,此时若继续加压,翻边会像“挤牙膏”一样单边溢出;
3. 冷却阶段:切换0.2MPa的“定型压力”,持续保持至规定冷却时间,过早拆除夹具,翻边会因回弹出现“月牙”形缺口。
三、夹持对中:2毫米偏心,翻边“歪”给你看
管端削平后,用钢直尺交叉测量,错边量必须≤0.1倍壁厚且<2mm。现场常用“肉眼+手摸”对中,误差往往3mm起步,翻边厚的一侧像“面包”,薄的一侧像“纸片”。
快速对中技巧:
1. 把铣刀当“靠尺”,先铣后夹,让两端面在铣刀平面上自动找平;
2. 使用V型夹块+链条锁紧,避免圆度变形;
3. 对中完成后做“三点画线”标记,焊接过程中若标记错位,立刻停机复查。
四、冷却时间:少一分钟,翻边“塌腰”
不少队伍为了抢进度,DN200管只冷却6分钟就开始拆夹具,表面看翻边平整,内部焊缝温度仍在120℃以上,卸压后翻边根部出现“隐裂”。
正确冷却公式:
冷却时间(min)=管壁厚(mm)×1.2+2
举例:SDR11 DN200壁厚18.2mm,冷却时间≈18.2×1.2+2≈24分钟。
现场可备一只红外测温枪,翻边根部温度≤45℃才允许下沟。
结尾彩蛋:
翻边切下的“小圆饼”别急着扔。用卡尺量其厚度,取4个对称点,误差≤0.2mm即为合格“样品”,可贴在施工记录表上,让监理一眼看出你的手艺。
把温度、压力、对中、冷却这四颗“螺丝”拧到位,翻边自然均匀、饱满、镜面光滑,PE管焊缝的拉伸强度、静液压试验一次通过,省下的返工费足够给班组多发一份奖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