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地最怕什么?通水试压时,电熔接口“噗嗤”漏气,剖开一看,界面布满气泡,整条管线都得返工。别急着怪材料,90%的气泡都是人没做对。今天把话挑明:PE自来水管电熔对接冒泡,绕不开以下3个坑,按顺序排查,半小时就能让合格率飙到98%。
一、潮气蒸发:管材端面没擦干就通电
PE虽不怕水,可电熔区温度瞬间冲到210℃,留在端面的水珠瞬间汽化,蒸汽被熔融料封在里面,冷却后就成空洞。
解决:
1. 每段管口用酒精抹布顺时针擦两遍,肉眼看不见水痕才算达标;
2. 当天下雨湿度>70%,提前把管材放进50℃烘房预热30 min,端面温度≥15℃再上线;
.jpg)
3. 电熔套筒包装一旦打开,10分钟内必须完成装配,避免吸潮。
二、氧化层未刮:表面PE分子已“石化”
PE遇氧会生成纳米级氧化皮,这层皮熔点比新料高30℃,电熔时间到了,外皮还没化,新料先流动,气体被包在里面出不来。
解决:
1. 必须用专用刮刀,沿管壁整圈刮削0.2 mm以上,露出哑光面,手感发涩;
2. 刮完到焊接间隔>1 h,需重新刮一遍,氧化无处不在;
3. 禁止用砂纸或角磨机,砂纸只抛光不除氧,角磨机高温会二次氧化。
三、冷却过快:熔体还在“排气”就被定型
电熔完成后,PE料需保持压力慢慢结晶,若用冷水、冷风或直接回填,表面骤缩,内部气泡被“冻”住。
解决:
1. 自然冷却时间≥管径×1 min,例如dn110管至少冷却110 min,期间严禁移动;
2. 夏季高温,用湿毛巾包裹套筒外侧,减缓温差,切忌直浇冷水;
3. 冷却段设置警示牌,防止现场其他班组提前拆夹具。
Bonus:一次就把焊缝拍片级漂亮的“三件套”
1. 双人互检:A刮氧化B测间隙,签字确认;
2. 条码计时:电熔机扫码自动读取参数,人为无法改短;
3. 剖口抽检:每200个接头剖一个,气泡>5%立即停线复盘。
把这三板斧写进施工交底,再顽固的气泡也会销声匿迹。下次通水,压力表稳稳停在1.6 MPa,甲方点头,你早收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