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先给事故分颜色:PE拖拉管顶管的三张“脸谱”
1. 泄漏型:接口拔脱、管材纵向开裂、熔口渗水,特征是压力表骤降、地面冒清水。
2. 塌陷型:顶进遇流沙、回填不密实,导致路面下沉、裂缝呈“V”形扩展。
3. 卡管型:机头遇孤石、pe管外壁熔瘤,推力骤升、扭矩报警,回拖力超过设计值1.5倍即判定卡管。
把这三类写进预案封面,用红、黄、蓝三色标签贴在应急柜,任何人一眼就能对上号,节省黄金5分钟。
二、5分钟响应步骤:一张流程图跑通全场
0分钟——发现人:大喊“停”+拍下现场照片上传微信群,同步按下紧急停机钮。
1分钟——值班长:对照“脸谱”确认事故级别,启动Ⅰ/Ⅱ/Ⅲ级响应,电话通知项目经理与辖区应急办。
2分钟——关阀组:关闭工作坑两端PE球阀,泄漏型再关闭上游DN300市政闸阀;卡管型则降低主顶泵压力至5bar,防止爆管。
3分钟——警戒组:用反光锥+LED爆闪灯隔离道路,泄漏型半径15 m,塌陷型扩展至30 m,安排专人引导车流。
4分钟——检测组:手持可燃气体仪+四合一气体仪检测坑内甲烷、硫化氢,氧气低于19.5%强制通风。
5分钟——抢险组:
泄漏型:铲土机挖工作坑,露出管顶0.5 m,用PE抢修节+不锈钢箍双保险,30分钟完成;
塌陷型:注入0.4 m³速凝水泥浆,铺钢板恢复通车,2小时后用C15混凝土二次回填;
卡管型:换200t级千斤顶,配合“左2右1”微幅摆动,每顶进10 cm记录一次回拖力,超过设计值即停顶换刀盘。
把以上步骤做成防水卡片,塞进每位班组长口袋,比发PDF更可靠。
三、物资清单:只放“救命七件套”
1. PE抢修节DN315/250/200各2只,承压1.6 MPa,胶圈备件双倍。
2. 不锈钢快速箍带宽50 mm,厚度2 mm,螺栓强度8.8级,10套。
3. 速凝水泥浆液,初凝≤3 min,终凝≤10 min,每袋25 kg,共20袋。
4. 200 t液压千斤顶1台,行程500 mm,配手动泵,油管耐压70 MPa。
5. 四合一气体检测仪2台,每天校准,电量≥90%。
6. LED防爆照明灯4盏,连续续航≥12 h,磁吸底座。
7. 反光锥30个、警示带2卷、急救箱1套。
所有物资集中放在1.2 m×1.0 m×0.9 m的黄色应急柜,柜门贴二维码,扫码即可查看最近点检日期,杜绝“用前发现没电”的尴尬。
四、演练脚本:把假戏做成真
时间: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下午4点,不提前通知。
场景:随机抽选“蓝色卡管”——在回拖PE315管时模拟刀盘卡死。
评分:
① 3分钟内完成停泵、警戒、检测,得30分;
② 15分钟内完成千斤顶换接、刀盘退位,得40分;
③ 30分钟内恢复回拖且回拖力≤设计值1.2倍,得30分。
低于80分即重新培训,连续两次不合格调离顶管岗位。演练全程录像,剪辑成5分钟教学短片,新员工入职第一天就看,比念PPT更直观。
五、预案更新:让文件“长”在工地
每次演练或真实事故后,值班长48小时内填写《预案缺陷表》:写清“哪里慢、哪里缺、哪里贵”。项目经理每周一晚例会评审,能当场改的立即改,需要采购的3天内完成。三个月后,原本两页的预案可能变成三页,但流程却缩短到4分钟——文件厚度与响应速度成反比,这就是好预案的标志。
把以上模板打印出来,换上你项目的名字、管径、地质,一份专属于PE拖拉管顶管的应急预案就能立刻上岗。下次再听到“嘭”的一声,你也能像小王一样,5分钟内把事故按在地上。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