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师傅,这pe管才两年就裂了!”
工地上的抱怨,十句有八句跟“晒”有关。PE管轻便、便宜,却天生怕紫外线:分子链被阳光一打断,表面先粉化,再龟裂,最后脆断,整条管线报废。
想让它在户外活够20年,别迷信“加厚”或“名牌”,只看三条硬指标——壁厚、炭黑、抗紫外等级,足够。
一、壁厚:先保命,再谈省
同样Φ110管,SDR11(壁厚10mm)与SDR17(壁厚6.2mm)摆在一起,价格差20%,寿命却差一倍。厚壁就像给管道穿了件棉袄,紫外线穿透时间被大幅延后。
实用口诀:埋地选SDR17,架空或裸露必须SDR11起步;温差大于20℃的地区,再升一级。
二、炭黑含量:2%是红线,少了不抗晒

炭黑是PE管的“防晒霜”,均匀分散的炭黑粒子能吸收紫外光并转化为无害热能。国标GB/T 13663写明:户外用PE80、PE100,炭黑含量≥2.0%,分散度≤3级。
现场快速判断:用刀片在管壁刮一道,横截面乌黑且光泽细腻,基本达标;出现白纹或亮点,就是炭黑不足,直接退货。
三、抗紫外等级:不是“有”就够,要看“多久”
实验室里,把样板放在340nm紫外灯下照射,累计能量达3.5GJ/m²(约等于海南户外暴晒8年),随后做静液压试验,不破裂、不渗漏,才算合格。
采购时让厂家出具“UVB-3.5G”报告,盖CNAS章;口头承诺“抗紫外”却拿不出数据的一律PASS。
把这三条写进合同,再附一条“户外使用十年内出现脆裂,免费换新”,供应商还敢拍胸脯,基本就稳了。
PE管不是不能见光,而是没选对。下次进场前,带把卡尺、一张炭黑对照卡、一份紫外报告,三分钟就能挑出真正耐晒的硬货,让管线在烈日下稳到下一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