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底一泡水,管子就“漂”。沟槽挖到标高,现场却成“小池塘”,不少施工队第一时间想到抽水,可抽完又渗,来回折腾,工期一拖再拖。其实,积水问题不是抽不干,而是没选对方法。今天把工地最常用、也最省钱的4套塑料管道基底排水方案一次性讲透,照做就能让基底24小时内达到干燥铺设条件。
方案一:集水井+潜水泵,经典“小排量”组合
适用:渗水量不大、槽宽<1.2 m的支线管道。
做法:在槽底下游角每20 m挖一口0.6 m×0.6 m×0.8 m小集水井,井壁用砖干码,内侧垫防渗膜;井底铺10 cm碎石,放入2寸潜水泵,软管沿槽边引至市政雨水井。抽排期间保持水位低于管底15 cm即可。注意每天交班前把泵提上来清渣,防止泥浆卡死叶轮。优点:设备便宜,两人就能操作;缺点:遇到粉砂层水带泥,需配合土工布围井,否则井壁易塌。
方案二:盲沟+波纹管,暗流快排不占地
适用:基底为黏土或粉质黏土,渗水量中等,槽底宽度1.2–2.0 m。
做法:先下挖10 cm到设计标高以下,沿槽底中心开30 cm宽小槽,内填级配碎石(5–20 mm),底部先铺一层200 g/m²土工布,再摆入DN100双壁波纹打孔管,打孔口朝下,四周继续填碎石至与原槽底平,最后用土工布反包,形成“暗盲沟”。水顺石缝进入波纹管,自流入下游集水井。盲沟坡度≥1%,长度超过40 m时中间加检查井。实测表明,渗水量8 m³/h的沟槽,2小时内可将水位降到管底以下。提醒:碎石必须水洗,含泥量<3%,否则盲沟一年后淤堵失效。
.jpg)
方案三:井点降水,把地下水“吸”回去
适用:砂层、淤泥质土,渗水量大、槽深>3 m的主干管。
做法:沿槽上口外侧1 m布置单排轻型井点,间距1.2 m,井管采用DN50 PVC开孔管,外包60目尼龙网。真空泵选用3 kW水环式,负压保持在0.06 MPa以上。开机后先抽4 h,待槽底水位下降50 cm再下管。塑料管道安装完毕立即回填中粗砂,井点继续运行直到回填至地下水位以上50 cm方可停泵拔管。经验数据:渗透系数5×10⁻³ cm/s的细砂层,井点运行3天,基底含水率可由28%降到18%,满足PVC-U胶圈安装干燥度要求。缺点:电费高,需提前报装临时电;电缆、真空管要架空,避免挖机碾压。
方案四:临时排水沟+沉砂池,雨水、客水一把抓
适用:雨季施工、基坑开口面积大,地表水倒灌风险高。
做法:在槽顶四周筑20 cm×30 cm土埂,外侧挖30 cm×30 cm临时排水沟,沟底铺彩条布防冲,坡向三级沉砂池。一级池1 m×1 m×0.8 m,砖砌抹灰,二级、三级逐级落差20 cm,最后一级清水溢流至市政管网。基底若仍有少量渗水,可在槽底两侧再挖5 cm浅V型导水沟,引入集水井。该方案把“天上水”和“地下水”分开治,沉砂池拦截泥沙,环保检查也一次通过。注意:排水沟每50 m用木桩+竹跳板加固,防止侧壁坍塌堵水。
四个方案可以单用,也能组合。比如盲沟+井点,对付高水位粉砂层;集水井+临时排水沟,解决雨季突击抢修。施工前先用洛阳铲探明2 m内土层,再测1小时渗透量,水量<5 m³/h选方案一或二,5–20 m³/h上方案三,地表水倒灌直接方案四兜底。基底干燥后,记得拍照留证,监理签字再铺管,免得回填后管道位移扯皮。
塑料管道最怕“泡”和“漂”,只要按上面4套方案提前排水,工期至少省三天,人工费、返工费一起砍,项目利润自然水涨船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