沟槽开挖不规范,PE 管施工全白费!这些问题要提前防

2025-09-26

“管子好端端的,怎么通水就爆?”——90%的pe管返工,病根不在管材,而在沟槽。开挖这一步走错,后面焊接、试压、回填再漂亮都是白搭。把下面5个动作做到位,一次埋管,三十年无忧。

1. 先算后挖:宽度≥管外径+0.4m

沟槽底部宽度不是“挖机斗多宽就多大”,而是按管径+两侧各20cm工作面计算。空间太小,热熔焊机摆不下;空间太大,回填土下沉量翻倍。用石灰粉提前弹线,挖机手一眼就能卡准边线,少挖10cm,省一方土,也省一方沙。

2. 深度一次给够:埋深≥冻土层+0.3m



北方项目常犯“先浅后补”的错,结果冻胀把管子顶弯。开工前查当地30年气象,确认冻土层深度,再留30cm安全量。用钢筋焊“T”形标高尺,每5m插一根,挖机手实时看尺,比现场工长吼破嗓子管用。

3. 坡度走直线,严禁“锅底”

沟槽底必须平整,局部超挖5cm以上就要用砂找平。有人图省事,让挖机顺坡“溜”到底,结果槽底成锅底,管子悬空受力,通水即瘪。用铝合金刮尺横向拉一遍,低洼处补砂,高处铲平,5分钟搞定,省得夜里下雨积水泡槽。

4. 基础不省砂:10cm中粗砂垫层

石头、砖块、冻土块=隐形刀。铺10cm中粗砂,手抓成团、轻碰即散,粒径≤5mm,才能保护管壁。垫层要分层洒水夯实,平板振捣器走两遍,密实度≥90%。别用基坑挖出的原土“凑合”,一粒尖石子就是未来的渗漏点。

5. 回填分层,每30cm一夯

管顶50cm内严禁机械直接碾压,用人工木夯,30cm一层,环刚度达标后再用小型夯机。很多工地图快,一次回填1m,结果沉降把检查井拉裂。每层留照片、做记录,监理签字再往上填,资料同步,后期地面塌陷找不到你头上。

结尾提醒:沟槽验收合格再让PE管进场,顺序不能反。把“宽度、深度、坡度、基础、回填”五张表打印出来贴在现场办公室,挖、埋、夯每完成一步就打钩,谁签字谁负责。一次做对,比后面砸地面、换管子、赔损失便宜一百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