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 自来水管水压试验通不过?5 大核心原因 + 解决办法

2025-09-26

“打压0.8 MPa,半小时掉压0.06,监理一句‘返工’,三天白干。”——这是无数PE自来水管施工队最怕听到的宣判。水压试验通不过,看似是运气问题,实则是隐患的集中爆发。我把过去十年在华南、华东两个重点水务项目里踩过的坑,浓缩成5条核心原因,并给出“能落地、不返工”的解决办法,让二次打压一次过。

一、管沟积水——看不见的“泄压阀”

现象:压力稳不住,泄水阀关闭后表针仍匀速下滑。

根源:沟槽底部积水未排净,pe管浮起,接口受拉位移,形成微渗。

现场判断:打压前用钢筋向下戳,若轻松插入30 cm以上且带出泥浆,基本判定积水。

解决:

1. 每30 m设一道DN50排水盲沟,引至集水坑,24 h连续抽水;

2. 管底垫10 cm中粗砂,夯实度≥90 %,避免“悬空”;

3. 打压选在连续晴天后,砂层含水率低于5 %再上线。

二、热熔翻边“假焊”——肉眼看不出,X光都叹气

现象:打压到0.6 MPa时掉压加速,可表面却无渗漏痕迹。

根源:铣削后端口未平行、加热板温度不足或切换时间超时,导致翻边虚焊。

现场判断:用扁铲撬翻边,若整圈脱落或呈“玻璃碴”状断裂,即为假焊。

解决:

1. 铣削后错边量≤壁厚10 %,加热温度210 ±10 ℃,切换时间<8 s;

2. 每200个接头做一次“刨边抽检”,刨开翻边目测有无冷缝;

3. 发现假焊立即用专用刀锯切除,重新熔接,禁止补焊“打补丁”。

三、末端未封堵——小小堵头,压跑一半

现象:压力表指针瞬间归零,伴随“呲”一声。

根源:临时堵头仅用电熔套筒点焊,未做“双保险”,受冲击脱落。

现场判断:打压前用手晃堵头,有晃动即不合格。



解决:

1. 末端采用“电熔套筒+法兰盲板”双封堵,螺栓对角紧固,扭矩≥50 N·m;

2. 打压泵高压软管与管口之间加一只球阀,缓慢升压,避免水锤;

3. 堵头部位设钢板支墩,C15混凝土包裹10 cm厚,防止反力位移。

四、支墩缺席——PE管“长跑”后自己把自己拉裂

现象:试验压力稳得住,但放压后接口出现环向裂纹。

根源:温差导致轴向伸缩,没有支墩吸收应力,集中拉裂熔口。

现场判断:管身可徒手左右晃动2 cm以上,即支墩缺失。

解决:

1. 直线段每6 m设一支墩,采用C20混凝土,宽高≥管外径1.5倍;

2. 弯头、三通、变径处必须设防滑墩,墩内预埋Q235钢卡箍;

3. 回填前用钢卷尺复测,管顶覆土≥50 cm方可撤压,避免“裸管”伸缩。

五、打压泵“虚压”——表针上去了,水没上去

现象:压力表瞬间到1.0 MPa,5 min内掉回0.4,但无渗漏声。

根源:泵体空气未排净,形成可压缩气囊,造成“假高压”。

现场判断:关闭泵出口阀,压力表仍上升,即为虚压。

解决:

1. 打压前用自来水低速注水,排气阀出水呈“柱状”无气泡后再升压;

2. 采用柱塞式电动泵,流量≥20 L/min,避免手压泵“脉冲”干扰;

3. 稳压阶段每10 min记录一次,30 min压降≤0.05 MPa且二次补压不升即合格。

写在最后

PE自来水管水压试验不是“玄学”,而是“细节学”。把积水排净、把假焊砍掉、把堵头焊死、把支墩做牢、把空气赶尽,五招做完,二次打压通过率能从60 %直接拉到98 %。下次监理再报“掉压”,你只需掏出这份清单,逐条打钩,就能让他把“返工”两个字咽回肚子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