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 自来水管在高水位地层施工?降水处理 4 个方案

2025-09-26

在高水位地层铺设PE自来水管,最怕“水没排完,坑先塌了”。地下水不仅把沟槽泡成泥潭,还会让管基软化、接口移位,后期渗漏隐患成倍放大。想一次性把管子安安稳稳放进地下,得先把水“请”出去。下面这套实战打法,把四种常用降水处理方案拆成步骤,照做就能保住工期,也保住钱包。

一、先判水:把“水情”摸准再动手

开工前,用轻型触探+水位观测孔把“水情”摸准:上层滞水、承压水、透水层厚度、渗透系数K值,一样都不能少。K值>5 m/d、水位埋深<3 m,基本就踏进高水位红线,必须提前做降水设计。别嫌麻烦,这一步省掉,后面抽水量翻倍,费用照样翻倍。

二、方案一:井点降水——“轻骑兵”式包围

适用:渗透系数0.1~20 m/d、水位降深≤5 m的粉土、细砂层。

打法:沿槽双侧布设φ38 mm井点管,间距0.8~1.2 m,用0.75 kW真空泵抽吸。先试抽4 h,把水位降到槽底以下0.5 m再开槽。每天早中晚三次测水位,发现降深不足,立刻补打“加密井”。优点:设备轻、移动快;缺点:遇上粉细砂容易“抽砂”,要在泵口加滤纱+反滤料,防止地层被掏空。



三、方案二:深井降水——“重炮”集中降压

适用:渗透系数>20 m/d、水位降深>5 m的砾砂、卵石层。

打法:用地质钻机成孔φ300 mm,下入φ50 mm桥式滤水管,井深穿透透水层底≥2 m,单井抽水量30~50 m³/h,用4 kW深井泵连续抽。槽宽>4 m时,在槽中心再补一排“降压井”,把漏斗曲线拉平。抽出的水直接进沉淀池,二级沉淀后再排入市政管网,避免“黄水”被罚。注意:停抽前先回填级配碎石,再封井,防止停泵后“水锤”回涌,把管基冲空。

四、方案三:明沟+集水井——“低成本”边挖边排

适用:渗透系数<0.5 m/d、水量小的黏土、淤泥质土。

打法:槽底两侧挖30×30 cm排水沟,每20 m设一座φ60 cm集水井,用3 kW潜水泵抽排。沟底铺防渗布,防止抽水带走细颗粒。遇到暴雨,立刻把井口加高30 cm,变成“应急池”,避免倒灌。此法材料就地可取,成本最低,但人力盯守强度大,夜间必须双人值班,防止水泵烧干。

五、方案四:止水帷幕——“先锁水后挖槽”

适用:周边建筑密集、降水受限、不允许大量抽排的区域。

打法:用三轴搅拌桩φ650 mm@450 mm搭接20 cm,水泥掺量20%,形成连续止水墙,墙深穿透透水层底≥1 m。搅拌桩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≥1.0 MPa,渗透系数≤1×10⁻⁷ cm/s,基本切断外部水源。槽内再配少量疏干井,抽干残余水即可。止水帷幕造价高,但能保住隔壁小区地下室不沉降,投诉电话直接归零。

六、pe管铺设“水下降水”关键细节

1. 槽底验收:降水后槽底含水率<15 %,用12 t压路机振压3遍,回弹模量≥80 MPa,才能铺20 cm中粗砂垫层。

2. 管道试压:降水不停,水压试验必须在水位以上进行,稳压1 h压降≤0.05 MPa,才算合格;严禁带水试压,接口漏水会被地下水“反压”回渗,后期找不到漏点。

3. 回填分层:降水运行到回填至管顶50 cm方可停泵;每层回填厚度≤20 cm,用小型夯机逐层夯实,压实度≥95 %,防止停泵后水位回升,把管道“浮”歪。

4. 监测留痕:降水期间每天记录水位、出水量、周边地面沉降,数据上墙公示;沉降>10 mm立即停抽,启动回灌预案,避免“降水惹祸”。

七、成本与工期速算

井点降水:每延米综合单价约45~60元,工期+3 d;深井降水:单井成井费1200元,每延米摊销约80~110元,工期+5 d;明沟排水:每延米15~25元,工期+1 d;止水帷幕:每立方米450~550元,折算每延米约300~400元,工期+7 d。把四种方案做成“阶梯套餐”:先上明沟,水位降不够再补井点,最后局部深井,成本可降20 %,工期反而提前2 d。

八、收工口诀

“高水位,先降水;井点深井看渗透,明沟帷幕保周边;水位降够再铺管,回填夯实才停泵;数据上墙留痕迹,PE管子百年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