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熔对接管道轴线偏差?对齐调整 4 个操作技巧

2025-09-26

工地上的老师傅常说:“热熔对接最怕轴线歪,一歪全是回头活。”轴线偏差一旦超过壁厚10%,熔接面受力不均,虚焊、脆性开裂、后期漏水一样都不少。想把pe管一次焊牢,先把管子“掰直”。下面这4个对齐调整技巧,不挑设备、不挑环境,新手也能一次到位。

一、肉眼初判:先给管子“照镜子”

把两段管材平放到滚轮支架上,自然对接,关掉强光灯,用手机手电筒贴缝慢扫。光圈若出现明显折线,说明轴线已歪;光圈顺滑呈一条细线,基本同心。此法5秒完成,先筛掉80%的明显偏差,省得后续反复拆装。

二、靠模快调:让“卡尺”替手说话

准备一对V型靠模(木夹或铝制均可,内角90°),扣在管口两侧,用石笔在靠模边缘画延长线。两线重合即同轴;若错位,轻旋其中一端管材,直至两线完全叠合。靠模长度建议≥管外径1.5倍,杠杆效应明显,微调1毫米,管口能移3毫米,效率比手掰高5倍。

三、拉力计精校:把“虚缝”拉没

热熔机夹具锁紧后,在管端套尼龙绳,用便携式拉力计(50N档即可)垂直牵拉,拉力值稳定在15—20N时,观察熔接口缝隙。若缝隙仍呈楔形,说明轴线有隐性偏差;继续微调夹具旋钮,直至拉力计读数稳定且缝隙均匀消失。此步骤能把肉眼难辨的0.5毫米偏差拉出来,杜绝“假焊”。

四、微调旋钮:热板退后“最后一毫米”

热板加热完毕,即将退出的一瞬间,是轴线最容易跑位的关键时刻。提前把机架微调旋钮归零,热板退出时左手扶稳管端,右手轻旋旋钮,让管端随热板退出方向反向补偿0.5—1毫米,可抵消熔融料拖拽造成的下垂偏差。注意旋钮幅度≤半圈,过大易把管端“顶歪”。

现场小结:

1. 支架必须同高,滚轮间距≤管径2倍,防止管子自重下坠;



2. 每道焊口都拍照存档,把初判、靠模、拉力计、微调四步数据写在管面,追溯无忧;

3. 环境温度低于5℃时,加热时间延长10%,同时把拉力计标准提高到25N,补偿冷缩影响。

把轴线偏差压到壁厚5%以内,焊缝翻边对称、切削平滑,承压测试一次通过不再是运气,而是流程必然。下次热熔对接,按这4步来,让每根管子都“直”着进土,稳稳服役五十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