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水压怎么又小了?”“半夜管子咚咚响。”物业群里隔三岔五的抱怨,其实八成与立管顶端缺了一只小小的排气阀有关。PE自来水管质地轻、耐腐蚀,却挡不住空气在高点聚集。空气排不出去,水流截面被挤占,龙头出水忽大忽小;一旦停泵或快速关阀,压缩气泡瞬间反弹,水锤像铁锤砸管,长期下来管壁疲劳、管件松脱,维修费比阀钱贵十倍。

规范不是“建议”,是底线。以下三条,设计、施工、验收都得写进签字栏。
一、《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》GB 50015-2019 第3.6.12条
“给水立管顶端应设自动排气阀,阀口高出完成面≥300 mm,且设同口径检修闸阀。”关键词:自动、顶端、检修。手动放气阀不算数,必须能随排随闭,防止外界空气倒灌。
二、《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》GB 50555-2022 第4.2.7条
“住宅每户入口压力≥0.35 MPa 时,立管顶端排气阀口径不应小于DN20,并具备防负压补气功能。”高层住宅二次加压普遍超压,阀太小,排气速度跟不上水流,气堵照样发生;防负压功能则避免水柱分离再弥合时产生二次水锤。
三、《建筑给水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》CECS 105:2021 第5.4.3条
“塑料给水立管穿越屋面处,应设固定支架与金属转换接头,排气阀必须装在金属管段上方。”pe管日晒雨淋易蠕变,直接在塑料管上装阀,热胀冷缩带动阀体开裂。加一段0.5 m金属短管,再装排气阀,既保护管材又方便日后拆换。
现场最容易踩的坑,一是把排气阀藏在吊顶里,二是用劣质阀芯。吊顶内检修口常被石膏板封死,阀坏了只能砸板;劣质阀泡水里三个月就锈死,成了“死阀”。正确做法是:阀下口装同径闸阀,再配90°弯头伸出吊顶,面板留≥400×400 mm检修口;阀体选304不锈钢浮球式,耐压1.6 MPa,密封圈EPDM,寿命十年以上。
安装步骤可记成“四步口诀”:
“量”——立管最高点再上去300 mm画定位线;
“切”——金属短管切0.5 m,坡口平整无毛刺;
“固”——支架用U型镀锌抱箍,固定在结构楼板,不得借力于吊顶龙骨;
“试”——系统打压0.9 MPa,保压30 min,排气阀出口无渗漏,再手动轻按排气帽,气流顺畅“嘶”一声,合格。
验收别只看“有没有”,还要测“快不快”。用手机秒表,全开末端龙头,10 s内排气阀能连续排出3次“噗—嘶”节奏,说明阀口通畅、浮球灵敏;若只听见水流声却无排气,立即拆检,八成是出厂保护塞没拆或运输中浮球卡滞。
多花八十元装一只好排气阀,能省掉后期砸墙、换管、赔邻居的几千元损失。立管顶部那一点点高度,是整栋楼水压稳定的“咽喉”。按规范留好位置、选好阀、做好检修空间,从此群里安静,夜里不再“咚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