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刚通水两年,pe管就裂了?”别急着怪材料,90%的早衰都是施工埋下的雷。我跑过300多个工地,总结出7个最容易被忽视的“寿命杀手”,只要避开,PE管轻松用满50年。
杀手1:热熔温度“看心情”
很多师傅靠手拧焊机,温度一低,管材与管件只是“假亲家”,轻轻一掰就断;温度过高,聚乙烯分子链被烧坏,脆得像饼干。正确做法是:210±10 ℃,每换一个规格,先切30 cm做“撕条试验”,能拉出均匀卷边再正式开工。
杀手2:沟槽回填“就地取材”
砖头、石块、建筑垃圾直接回填,棱角像刀,通水瞬间沉降,管子被“点状”硌裂。规范做法是:管底10 cm细沙找平,两侧20 cm沙床保护,上方30 cm再用原土分层夯实,每层≤20 cm,压实度≥90%。
杀手3:露天暴晒“裸奔”
PE管最怕紫外线,工地一晒三个月,表面粉化深度可达0.5 mm,强度下降30%。没仓库?用黑色防晒网全覆盖,管口用厚塑料袋扎紧,避免雨水灌入滋生藻类。
杀手4:打压测试“走过场”
只打0.6 MPa,十分钟没掉压就签字?隐患埋在地下。正确步骤:先0.8 MPa稳压30 min,允许压降≤0.05 MPa;再降到工作压力1.5倍,稳压2 h,无渗漏、无变形才算及格。记得把压力表校准证书拍照存档,日后维权有底气。
杀手5:转弯“硬掰”
遇到障碍物,工人常把管子当钢筋,生掰90°。PE虽柔韧,但弯曲半径<25D(D为管外径)时,外侧壁厚被拉薄,内侧起皱,通水后最先爆的就是这里。用“自然弧度”+“蛇形敷设”,必要时加设弯头,别省那点配件钱。
杀手6:冬季施工“零保护”
0 ℃以下,PE进入“玻璃态”,一锤就裂。工地夜里温度-3 ℃,管子白天搬运就断成两截。解决:材料进场后堆入保温棚,温度>5 ℃再施工;热熔前用热风枪预热管口至15 ℃以上,焊完立刻用棉被包裹,冷却时间延长一倍。
杀手7:管顶标识“靠记忆”
回填完不贴警示带、不画走向图,第二年打桩、钻探,一钉子下去直接戳穿。记住:管顶50 cm处连续铺设印有“下有自来水管”的黄色警示带,每隔2 m贴一块标识桩,竣工图用CAD画好坐标,移交物业并备份U盘,50年后都能挖得准。
结尾彩蛋:
.jpg)
按上面7条做,50年只是起步。去年回访2008年施工的苏州某小区,PE管依旧运行压力0.45 MPa,无渗漏、无变形,业主群零投诉。施工一次到位,比后期抢修省下的不止十倍。把这篇文章转给工地负责人,今晚就自查,别让“短命”的帽子再扣在PE管头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