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挖一米冒半米水,刚清完槽又满塘。”这是华东某市政电缆改造项目里最常听到的抱怨。地下水位高,CPVC电力管一旦进水,轻则浮管、重则整条线路报废。如何把管子稳稳当当“按”回土里,还得让电缆三十年不坏?答案就在水下回填的“料”与“法”。
一、先判水:把“活水”变“死水”
1. 连续抽水:采用6寸泥浆泵,沿槽底每20米设一处集水坑,24小时轮班抽,保持作业面低于管底30 cm。
2. 截水帷幕:槽口两侧打设两排0.4 m宽水泥土搅拌桩,桩间咬合15 cm,把侧向渗流切成“滴水”。
二、选填料:三样主材,一个都不能省
1. 级配碎石:5–25 mm连续级配,含泥量<2%,先填底,既透水又稳管。
2. 中粗砂:粒径0.5–2 mm,用于管腰以下50 mm间隙,流动度好,能灌满Cpvc管外壁凹槽。
3. 水泥拌砾:水泥∶砾石=1∶8,坍落度30 mm,用于封顶0.3 m,硬化后形成“盖板式”保护层,防止后期道路荷载挤扁管材。
三、分层压实:水下也能“干密度”
1. 碎石层:一次回填高度≤200 mm,用改装的“水下平板振捣器”慢速拖两遍,实测相对密实度≥0.75即可。
2. 砂层:注水振冲法,插入式振冲棒间距0.6 m,每点30秒,水面见“翻砂”即停,保证孔隙比<0.6。
3. 水泥拌砾:泵送到位后,用小型长臂挖斗背压整平,72小时内严禁机械碾压,避免早期扰动产生裂缝。
四、防浮固定:给管子系“安全带”
1. 防浮支架:每隔1.5 m设一道∅8 mm玻璃钢绑带,与槽底膨胀螺栓连接,抗浮安全系数≥1.2。
2. 临时配重:砂袋压顶,袋重25 kg,梅花形堆放,至水泥拌砾初凝后方可撤除。
五、验收与监测:把隐患留在现场
1. 沉降板:沟槽顶每隔10 m埋一块0.5 m×0.5 m钢板,30天内日沉降差<2 mm即为合格。
2. CCTV内检:回填完成后48小时,用管道机器人检查CPVC内壁,无裂纹、无渗水方可穿缆。
3. 水位观测井:回填区域外侧设观测井,连续记录一年,水位涨幅<0.5 m即证明截水帷幕长期有效。
六、常见误区提醒
1. 图省事直接拿基坑挖出的淤泥回填——遇水即成“浆糊”,沉降压坏管材。
2. 为抢工期一次性回填到顶——水下无法压实,后期沉降差能把电缆拉断。
3. 忽略防浮支架——地下水一涨,空管段像“潜艇”一样上浮,整条线报废。
七、成本与工期
按1 km沟槽计算,水下回填综合单价约比常规干作业高18%,但省掉后期沉降维修、返工费用,整体反而降低12%。熟练班组24小时两班倒,日均推进40 m,工期可控。
结语
高水位不是“拦路虎”,只要选对料、守好层、固定牢,cpvc电力管照样在水下“躺平”三十年。把抽水、填料、压实、防浮四步做成标准动作,下次再遇到“冒水”现场,也能让电缆安全“潜”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