蚁类侵蚀 PE 燃气管的典型案例及防护技术​

2025-09-27

“啪——”一声脆响,小区庭院里刚运行两年的PE燃气管像被刀划开,指头宽的裂缝里喷出刺鼻燃气。抢修队赶到后,裂缝内壁布满密密麻麻的蚁咬凹坑,像被砂纸打磨过。经鉴定,罪魁祸首是台湾乳白蚁。这不是孤例,近五年南方多地均出现类似事故,蚁类已成为埋地PE燃气管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
一、典型案例回顾

1. 华南某小区:管径de110、SDR11的PE100管,覆土仅30 cm,下方为腐殖质丰富的花坛。两年后局部漏气,开挖发现白蚁沿管壁筑巢,管道剩余壁厚不足1 mm。

2. 华东工业园:de200主管穿越绿化带,接口电熔套筒被白蚁啃穿,造成停气14小时,直接损失超120万元。

3. 西南城中村:村民私接de63支管,包裹在泡沫保温层内,白蚁把保温层与管壁同时咬穿,燃气渗入下水道,遇明火爆炸,致3人受伤。

二、蚁类为何偏爱pe管

PE表面硬度低(邵氏D 60左右),白蚁上颚硬度可达邵氏D 80,轻松啃咬;

PE分子链中的甲基、羰基基团释放类似木材挥发物,吸引白蚁;

管道运行温度20~40 ℃,为白蚁提供“恒温床”;

接口、弯头、划痕处应力集中,白蚁优先选择这些区域作为入侵点。

三、侵蚀过程三阶段

阶段1:侦察——工蚁沿土壤湿度梯度找到管道;

阶段2:开槽——兵蚁守卫,工蚁在管壁磨出1~3 mm深的“U”型槽,作为运输通道;

阶段3:穿孔——当剩余壁厚低于设计最小值0.8倍时,燃气瞬间冲破薄弱点,形成泄漏。

四、三大防护技术

1. 防蚁专用涂层

在挤出成型后在线涂覆一层改性聚酰胺粉末,厚度0.4 mm,表面硬度提升至邵氏D 85,白蚁咬合阻力增加3倍;同时添加0.5%伊维菌素微胶囊,白蚁接触后神经系统阻断,24小时内死亡。实验室加速侵蚀试验显示,涂层试样90天无咬痕,而空白组壁厚损失达38%。

2. 物理隔离

管道底部铺设10 cm厚、粒径5~10 mm的碎石-砂垫层,再包裹0.5 mm不锈钢网(孔径1.5 mm),形成“硬-疏”双层屏障。现场对比段监测三年,隔离区蚁巢密度为0,对照区达12巢/10 m。

3. 化学驱避

回填土中均匀拌入0.1%联苯菊酯微胶囊,药效持续8~10年;或在管顶5 cm处铺设1 cm厚膨润土-辣椒素复合带,遇潮持续释放刺激性气体,使白蚁回避。须注意药剂不与饮用水管道交叉,施工后土壤浸出液浓度低于0.02 mg/L,满足环保要求。

五、施工与运维要点

沟槽回填前,用CCTV巡检确认涂层无划伤;

每500 m设置防蚁监测盒,内置松木诱饵,年度检查时若发现白蚁,立即局部补药;

对已运行但未防护的管线,可采用“定向钻+防蚁套管”非开挖修复,减少道路开挖;

建立GIS档案,将蚁情、土壤湿度、维修记录一并纳入大数据平台,实现风险可视化。

六、结语

蚁类侵蚀不像第三方破坏那样瞬间发生,却像“慢性毒药”,在看不见的地方蚕食城市燃气安全。通过“硬涂层+物理网+化学墙”三位一体防护,可将PE燃气管使用寿命从15年延长到30年以上,让白蚁无处下口,让燃气安全“隐形”守护千家万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