阀门井掩埋导致 PE 燃气管维护困难的解决方案​

2025-09-27

“阀门井找不到了!”——这是不少燃气巡线员最头疼的一句话。土方回填、绿化加高、道路拓宽,一不小心就把PE燃气管的“咽喉”埋得严严实实。井口消失,阀门打不开,漏气时只能大面积开挖,既扰民又烧钱。如何把被掩埋的阀门井重新“救”出来?我们总结了四年一线经验,归纳成四步,不用专利设备,也能让维护通道起死回生。

第一步:精准定位,少挖一米是一米

先调阅竣工图,用管道探测仪把pe管走向画在地面上,再用阀门探测针(∮8 mm钢筋磨尖)以“米”字格方式轻戳,听到“铛”的金属撞击声即停。确认阀门井颈位置后,用喷漆画一个“△”,边长50 cm,后续开挖只在这个框内进行,避免“大海捞针”式乱挖。

第二步:人工开挖,给PE管“松筋骨”

机械易碰伤PE管,必须人工+铁锹。按“△”外扩30 cm垂直下挖,每挖40 cm支一道木挡板,防止塌方。挖到井颈顶部后,继续下挖20 cm,露出井筒完整边缘。若井筒已破裂,用同材质PE井筒“套娃”修补:内径比原井筒大一级,承插口涂满PE焊条,热风枪360°加热,5分钟完成“无缝嫁接”。

第三步:抬升井筒,让井口“长高”

道路绿化层普遍抬高30—50 cm,原井口被“淹没”。量好高差后,切一段同规格PE井筒做“加高节”,下端开坡口,套在原井颈外侧,热熔对接。为防后期再次掩埋,加高节顶部高出最终路面15 cm,并加装防盗型复合材料井盖,可承重40 t,轿车压过无变形。

第四步:防护回填,留“呼吸缝”

井筒周围20 cm范围内用5—10 mm级配碎石回填,分层洒水夯实,既稳又便于下次开挖。碎石层上方铺一层黄色警示带,写上“燃气阀门井 禁止深埋”。最后把余土拍实,形成5°外倾坡度,雨水自然流走,杜绝井室长期积水导致阀门锈蚀。

四步做完,单人2小时即可恢复一个阀门井功能,材料费不到300元。巡线员后期只需用钩子提起井盖,就能完成阀门启闭、泄漏检测,再也不必“挖地三尺”。把阀门井抬到“地面之上”,让PE燃气管线真正进入“可视化”时代,安全与效率兼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