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在河道、湖泊及潮汐带布设高压电缆,MPP电力管因耐腐蚀、绝缘优、重量轻成为首选,但水下环境复杂,一旦进水即威胁整条线路。本文用现场口语,把“围堰—密封—沉管—回填”四步掰开揉碎讲透,让施工队一看就会,监理一验就过。
一、施工准备:先算水,再算土
1. 水文观测:连续记录七天水位、流速、含砂量,选枯水期窗口,预留0.5 m安全高差。
2. 路由复测:用RTK沿设计轴线每5 m采一点,绘制三维河床图,高差突变的坑包提前用砂袋找平。
3. 管材检查:MPP管到场逐根做0.1 MPa内压试验,保压5 min不渗不漏方可下水;管口加专用PE防尘盖,防止砂砾进入。
二、围堰搭设:给河道做一条“临时水渠”
1. 形式选择:水深≤1.5 m用“双排砂袋+黏土芯墙”,水深>1.5 m改用“钢板桩+黏土”组合,保证干槽作业。
2. 轴线放样:围堰中心偏离管位1.2 m,留出0.8 m操作面,堰顶宽1 m,坡比1:1.5,迎水面加彩条布防冲刷。
3. 排水控制:堰内集水坑每30 m设一处,3寸泥浆泵接力抽排,保持槽底积水<10 cm,防止管端浮起。
三、沟槽开挖:一次成型,避免“二次扰动”
1. 宽度:管外径+0.4 m,深度=管顶覆土≥1 m+未来疏浚0.5 m,用小型两栖挖机配合人工清底。
2. 基底:铺10 cm中粗砂,刮平后潜水员水下摸检,高差<2 cm,防止空鼓。
3. 坡顶堆土:距堰边≥1 m,高度<1 m,防止侧压过大挤垮围堰。
四、密封操作:给接头穿上“雨衣”
1. 热熔对接:在干槽内完成,温度210 ℃±10 ℃,卷边对称,翻边宽度2~4 mm,冷却时间≥壁厚×1 min,严禁水淋。
2. 双O型圈承插:水下段采用密封圈+不锈钢齿形锁环,承插深度标记红线,推到底后回拉5 mm,锁环自动咬合。
3. 整体检漏:每200 m做一段试压段,两端用盲板封堵,0.2 MPa保压30 min,压降<0.05 MPa为合格;不合格则切掉重新熔接。
五、管道沉放:让管子“躺平”不悬空
1. 绑扎配重:Φ110管每米扣2 kg铅块,Φ200管扣3 kg,间距1 m,用不锈钢扎带锁紧,防止滑移。
2. 水下对位:潜水员手持“导向架”——两根Φ20镀锌管做导轨,先把管头穿进架内,再缓慢下放,避免磕破。
3. 实时测量:水面人员用声呐测深仪监控管顶高程,误差±5 cm,超出即停,重新调整配重。
六、沟槽回填:一层一层“盖被子”
1. 底层:用砂袋压住管顶20 cm,防止浮管;潜水员水下拍照确认。
2. 中层:采砂船吹填中粗砂至管顶50 cm,含泥量<5 %,每30 cm测一次密度,≥1.6 t/m³方可继续。
3. 顶层:原状土分层回填,每层厚30 cm,小型打夯机水上作业,压实度≥90 %,围堰内同步回填,保持受力平衡。
七、围堰拆除:让河水“回家”
1. 顺序:从下游往上游拆,先抽砂袋,再拔钢板桩,每拆一段立即回填黏土封口,防止集中冲刷。
2. 监测:拆除当日每2 h测一次水位,发现水位突降或浑浊度升高,立即停拆,抛填碎石防冲。
3. 验收:七天后潜水复查,管顶无裸露、无冲刷坑,高程与设计差<10 cm,签字归档。
八、常见事故与应急
1. 围堰渗漏:迎水面再堆一层黏土袋,背水面打木桩支撑,同时加泵抽水。
2. 管道浮起:立即停填,加砂袋压载,潜水员检查配重是否脱落,补绑后重新沉放。
3. 接头渗水:切掉渗漏段,抬至干槽重新热熔,二次试压合格再下水,严禁水下“打卡子”临时堵。
九、收工资料
1. 视频:全程水下录像按桩号命名,U盘两份,监理、业主各一份。
2. 坐标:每道接头实测坐标保存为CAD图,方便后期抢修。
3. 质保:签署《水下mpp电力管隐蔽工程验收单》,质保期五年,五年内因施工质量渗水,免费修复。
把以上步骤按表执行,水下MPP电力管就能像“潜水艇”一样,长期泡在水里也不进一滴水,电缆稳稳当当送电,业主睡得香,施工队也省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