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地刚打完压,电熔管件却从管道上滑脱,返工成本瞬间翻倍。别急着砸掉重来,先确认连接强度到底合不合格。下面把业内最常用、也最省成本的3种检测方法拆开讲,照做就能判断是真脱还是假脱。
一、外观+焊线复查——30秒现场初筛
1. 观察管件端口:正常电熔熔接后,管道外壁应出现一圈光滑“焊眉”,宽度2~4 mm,颜色比管材略深。若焊眉断续、过窄或完全缺失,说明加热功率不足或插入深度不到位,存在脱离隐患。
2. 看观察孔:优质电熔管件顶部留有指示柱,熔接完成后柱体应被熔料顶出2~3 mm。柱体纹丝不动或仅冒出一半,代表熔压不足,需标记做进一步测试。
3. 量插入深度:用彩笔在管端画一条基准线,熔接后若基准线仍裸露超过5 mm,证明管材未插到止口,界面熔合面积减少30%以上,后期极易被水锤撕脱。
二、拉伸剥离试验——实验室定量数据
现场切取一段含电熔套筒的200 mm短样,上万能拉力机,夹距150 mm,速度5 mm/min。
判定指标:剥离发生在母材而非界面为合格;若分离载荷低于设计值(PE100管材对应0.4 MPa环应力换算值),或脆性断面占熔合区>50%,即可判定连接强度不合格。
小技巧:工地没有拉力机,可用管剪在熔口两侧对称开两个30 mm长的“耳朵”,用钢丝绳+手动葫芦慢速拉,耳朵被撕掉但熔口仍牢牢粘连,也算通过初检。
三、静液压爆燃测试——最接近运行工况
1. 试样制备:取同批次管材+管件,做正常电熔后两端封帽,注水排气。
2. 升压曲线:20 ℃环境下,先升压至1.5倍公称压力,保压15 min,无渗漏再瞬间升到3倍公称压力,维持1 min。
3. 结果判定:爆点若在管壁任意位置,说明熔口强度高于母材;爆点若沿熔合面撕开,则连接强度不达标,需整批返工。
注意:冬天气温低于5 ℃时,PE韧性下降,需把试样放20 ℃恒温水箱浸泡2 h后再测,避免“冷爆”误判。
四、常见误区提醒
1. 只看观察孔冒柱就签字——柱体被顶出不代表熔压分布均匀,仍需量焊眉。
2. 用锤子敲管件听声音——敲击回音与环刚度有关,无法反映界面熔合强度,纯属心理安慰。
3. 打压到1.5倍保压30 min就结束——静液压测试必须包含瞬时高压冲击,才能暴露熔合面微裂纹。
五、快速补救方案

若检测发现早期脱离,但熔合面仍有60%以上完好,可采取“电熔补强套筒”外包,再整体加热熔接,重新做拉伸+静液压复验;若剥离面积>70%,直接切除重新电熔,别抱侥幸心理。记住:pe管一旦投运,带压修补比一次性合格成本高5倍,检测环节省1分钟,后期少返十米管。
把以上3个方法写进施工日志,谁操作、谁检测、谁签字,电熔连接后再也不怕“滑脱”背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