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业管道系统工程中,钢丝网骨架复合管的架空安装是一种常见且高效的敷设方式。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科学设定支架间距与选择恰当的固定方法,这直接关系到管道系统的稳定性、安全性及使用寿命。本文将系统阐述这两大核心要素的技术规范与实操要点。
支架间距的确定并非随意设定,而是基于严谨的科学计算。其主要考量因素包括管道直径、壁厚、内部输送介质的温度与重量,以及环境条件(如风力、雪载)。一般而言,管径增大,允许的支架间距可相应增加;而高温介质会导致管体热膨胀,需适当缩小间距以控制挠度。实践中,需遵循国家标准及设计图纸的具体规定,常见间距范围在1.5米至3米之间,确保管道挠度在允许值内,避免出现明显的下沉或振动。
固定方法的选择则直接决定了管道如何应对热应力与机械应力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:
1. 固定支架:其作用是锁定管段,阻止任何方向的位移。通常安装在管道的端点、转弯处或分支处,承受来自管道的多种作用力,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,常采用槽钢、角钢等牢固焊接或锚固于承重结构上。
2. 滑动支架:这是最常用的形式,允许管道在受热膨胀时沿轴线方向自由滑动,从而释放热应力。安装时,管卡与管道之间应预留适当间隙,并在支架上设置滑板或滚珠轴承等以减少摩擦力。
3. 导向支架:用于控制管道膨胀的方向,防止发生侧向位移。它允许管道沿长度方向移动,但限制其横向移动,通常设置在固定支架附近,以确保管道按既定方向伸缩。
在实际安装过程中,还需注意以下几点:所有支架必须进行防腐蚀处理;管卡与管道接触面应使用橡胶垫等软质材料隔离,以避免磨损管道外壁;在管道穿越楼板或墙壁时,必须预留足够的孔洞尺寸以适应管道位移。正确的架空安装是确保钢丝网骨架复合管系统长期平稳、安全运行的基础,严格遵循技术规范是每一个工程人员的责任。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