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刚装好的pe管,开水龙头水流像打摆子,一会儿大一会儿小。”不少业主以为管子质量有问题,其实真凶藏在施工细节里。把工地翻个遍,90%的水压不稳都能在下面5个坑里找到答案。
1. 热熔温度“看心情”
PE管熔接时,焊机温度必须稳定在210±10℃。老师傅凭手感调温,冬天低、夏天高,接口看似平整,内部却出现“冷缝”。通水后,冷缝处形成节流,水压瞬间掉档。用红外测温枪每道焊口留档,谁手抖谁返工,问题立刻少一半。
2. 支架间距“省料”
为了省支架,有人把1.2米的间距偷偷拉到1.8米。PE管自重加上水重,中间下垂成“U”形,高处积气、低处积水,空气段像弹簧,一开龙头先喷气再喷水,水压自然忽大忽小。按管径S5级2.0米、S4级1.5米的国标间距加支架,下垂不超过3mm,水流立刻变稳。
3. 排气阀“被遗忘”
PE管比钢管弹性大,容易裹气。爬坡段、拐角处不装自动排气阀,空气被水流推到末端,用户打开龙头先“噗”一声,再“哗”一阵,水压表上下跳。记住:每上升6米或水平每800米必加一个1/2″排气阀,让空气有出口,水压才能坐电梯而不是过山车。

4. 回填土“带刺”
沟槽回填用建筑垃圾,尖锐石块顶着管子,通水后管壁弹性变形,过水断面一会儿圆、一会儿扁,水压跟着跳探戈。要求底部10cm细砂垫层,两侧回填中砂,顶部30cm内不得出现大于5mm的硬物,一锹一夯,既护管又稳压。
5. 管径选型“拍脑袋”
设计师图省事,把全屋25×2.3mm管一路通到底,同时开两个卫生间,水量瞬间被“掐脖子”。按同时用水点法计算:厨房龙头0.15L/s、淋浴0.2L/s、马桶0.1L/s,三个点同时开,流量0.45L/s,25管流速飙到2.8m/s,水锤声咚咚响。改为主管32×3.0mm、支管25×2.3mm,流速降到1.4m/s,水压稳到像装了个小型水箱。
施工完毕别急着贴砖,做30分钟1.5倍工作压力打压测试,压力表指针纹丝不动再回填。把这5个坑提前埋平,PE自来水管就能告别“情绪不稳”,让水流像直线一样听话。